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若干重要关系

      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基于其价值理念、文化创造、精神风貌等显示出来的国际影响力,主要包括核心价值观的国际吸引力、对外宣传的国际感召力、新闻媒体的国际传播力、文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人文交流的国际亲和力等等。面对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态势,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新特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明确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全局意义和发展路径。

  当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全面展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入推进,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开创新的局面,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但从总体上看,国际文化格局依然是西强我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着国际舆论,影响着国际文化流行和消费趋势,左右着网络空间的信息流动和发展方向。特别是我国越发展、国力越增强,海外利益越拓展,面临的外部矛盾和摩擦就会越多,牵制我们发展的各种压力和阻力也会增多,我们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影响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的这一“短板”也就越发突出。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展示我民主进步、文明开放的国家形象,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思想观念、经济基础、话语表达、接受习惯等密切相关,影响因素十分复杂。我们必须作好打持久战和整体战的准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胸怀大局、把握大势,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注意内外兼顾、统筹推进,使对内文化建设与对外文化传播互为表里、良性互动,确保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为此,要科学把握、妥善处理若干重要关系。

  硬实力建设与软实力提升的关系

  国家的软实力和硬实力相互依托、相互支撑。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依赖一定的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软实力对硬实力也有反作用,会为硬实力营造良好环境和条件,推动硬实力更好的发展。

  软实力和硬实力如影随形,一个国家没有硬实力,讲软实力就会成为空谈。回顾历史,西方文化历经几个世纪,逐步成为世界强势文化,离不开其船坚炮利的海外殖民扩张进程,离不开通过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信息革命所展现出的强大硬实力。从我国情况看,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到200美元,在当时的国力下自然谈不上文化软实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快速发展,现在已经有条件提出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问题。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经济上还不发达、制度上还不完善、发展上还不平衡,都制约着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硬实力支撑软实力,但硬实力不等于软实力,也不会自发地提升软实力。文化软实力建设,既需要加大投入,也需要精心培育。只有像抓“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一样,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战略工程,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以量变求质变、积小胜为大胜,使我国文化软实力真正硬起来。

  客观地说,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是一个由内及外、由弱变强、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历史进程,需要与硬实力相互协调、同步推进。只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丰厚的精神资源,也才能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

  核心价值观国内践行与国际认同的关系

  国家文化软实力,根本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吸引力。对内来讲,没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支撑,文化就立不起来、强大不了,国家就不可能形成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对外来讲,如果核心价值观不被国际社会认知认同,文化就会缺乏感召力、影响力,国家就难以赢得广泛理解和支持。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的方向盘、国家的稳定器、民族的导航仪。这些年,我们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三个倡导”的价值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生命力。但要看到,面对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各种观念交相杂陈,不同价值取向同时并存,一些社会成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如何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找到全体社会成员在价值追求上的最大公约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

  仅是凝聚全民共识、维系国家认同的精神纽带,也是处理对外关系、塑造国家形象的思想坐标和基本准则。历史上的大国,无不对国际社会的基本观念和价值体系产生过重要影响。作为和平发展中的大国,我们不但要在经济发展方面创造举世瞩目的成就,也要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建设方面勇于创新,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应有贡献。较之于西方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充分体现了国家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更全面、更真实、更先进、更有生命力。但要看到,受历史文化传统、基本经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偏见等因素影响,我们的核心价值理念往往很难被西方社会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和曲解。如何以国外受众易于接受的形式,有效促进其国际认同,增强世界对中国国情和发展道路的了解和认识,已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要求。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我们将核心价值观的对内培育践行与对外介绍阐释结合起来。一方面,要通过组织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等,着力提高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宣传阐释,加大对中国梦的对外宣传解读,使世界更好地认知理解我们的价值主张和发展理念,赢得道义力量和广泛认同。

  全面展示中华文化传统精髓与当代风采的关系

  文化软实力建设,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离不开对现代文明和时代精神的汲取彰显。一个国家的文化,只有坚守民族文化基因,才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站稳根基、保持特质、展示魅力;只有体现时代精神风貌,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引发共鸣、产生影响。

  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团结奋进的重要精神支撑,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看到,我国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一系列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深层思考和终极关怀。而我们现在向国外推出的一些精神文化产品,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系统挖掘、深层解读和通俗阐释,多数外国人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了解主要还停留在中国龙、长城、兵马俑、功夫、京剧脸谱等零星元素上,知之不多、知之不精、知之不深。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不能仅仅满足于向国外输出一些表层的传统文化符号,注意避免对传统文化的肤浅认识和片面解读。

  我们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的当代中国文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基础。当代中国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紧密联系,包含着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探索、对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生动诠释,是世界了解当代中国的钥匙。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突出对当代中国主流价值与精神风貌的展示,不应厚古薄今,不能当文化上的“啃老族”。

  对外全面展示中华文化的传统精髓与当代风采,要求我们既积极倡导和传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优秀传统文化,又要立足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进行文化创新,切实把那些思想深刻、艺术性强,具有鲜明中华文化特色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推向世界,全方位展现一个古老而又年轻、传统而又开放的当代中国。

  国际传播载体建设与话语建设的关系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国家文化软实力,既取决于传播渠道和网络平台,也取决于议题设置和话语表达能力。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时代,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谁就能掌握国际话语权。近年来我们加大了传播渠道和网络平台建设力度,但总的看在欧洲、北美这两个全球主要舆论发源地的力量还较薄弱,在互联网等新兴传播平台建设运用上还比较滞后。如果没有健全的传播渠道和网络平台,我们就会陷入有理没地说、说了也传不开的被动境地。

  相对于传播载体建设,话语体系的构建更为复杂。话语体系不仅仅是概念、词语的表述,而是体现和引导着一定的价值追求、制度安排和行为模式。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先发优势,创造了自由人权、民主法治、市场经济等一系列概念,垄断了这些话语的解释权,形成了话语霸权。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创造性提出了一些重要概念,比如,小康社会、协商民主、中国梦等等;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重要倡议,比如,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新发展观、“一带一路”等,都为中国与西方两种话语体系的对话与竞争打下了基础、提供了条件。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帕斯奎诺指出,中国政治制度已经突破了西方政治学分类,关键是需要用西方学者和民众能够理解、乐于接受的话语体系,来解释中国道路。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既要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又要加快形成独具中国特色、能与国际交流的对外话语体系,不断增强对外传播的说服力和认可度。

  发挥专业文化队伍作用与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的关系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工作者承担着重要职责,需要增强担当意识、发挥主力军作用。同时,仅靠专业文化队伍是不够的,需要社会各方面的自觉行动和广泛参与,激发每一个公民、企业、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

  文化队伍强,文化软实力才能强。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特别是一批有影响的文化名家、文化大师,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正是有了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我国先秦文化才璀璨夺目。有了莫扎特、贝多芬等一批大师,欧洲古典音乐才享誉全球。有了一批名编导、名演员,美国好莱坞才影响全球电影市场。目前,我们已初步形成一支宏大的文化工作者队伍,涌现了一些享有国际声誉的文化大家,但仍存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还不多,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长于对外文化传播的国际化人才还很缺乏。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着力营造有利于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既要见“物”,更要见“人”。

  现在,我国与外部联系日益紧密、国际交往更加频繁,每一位公民、每一个组织都是一个文化符号、一张文化名片,都是外国人认识中国、认识中华文化的一个渠道、一个窗口。要看到,我国一些游客、企业、海外务工者等,在境外的表现屡遭诟病,损害了我们文明古国、世界大国应有的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不单是文化人的事情,更是每个中国人的事情,社会各方面都要认识自己的责任。

  统筹发挥专业文化队伍与社会力量的作用,要求我们把人才资源作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第一资源,优化人才结构,建强文化队伍。同时,强化人人代表国家形象的意识,采取各种形式,推动出国公民、企业、社会机构等“入境随俗”,自觉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行为准则,展示良好的文明素质和精神风貌。

  (作者:黄志坚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系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主任)

上一篇:雾霾治理: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科学治霾
下一篇: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