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坚定文化自信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作者:罗宗毅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统一,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勇气和决心,又一次深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也为我们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新的强大政治支撑和理论支撑。

  2016年6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这三个“更”也显示出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的重要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坚定对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就要坚定对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因为在它们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重要论断的精神内涵,梳理好继承与创新、坚持与发展、比较与选择、党内与党外的辩证关系,有利于我们把握文化自信与其他三个自信的内在逻辑,有利于从宏观视野上找准文化自信的定位。

  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自身文化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正如总书记所说,五千多年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夯实了中国人的底气、增强了中国人的骨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历代先贤有“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有“先忧后乐”的民本思想、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有“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还有“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和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

  然而,国弱则自信无。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积贫积弱,在漫长黑暗中苦苦摸索,面对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与创造力一度受到剧烈冲击和影响。一部中国近代史,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今天的文化自信,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冲击、中国人民奋勇抗争争取民族复兴,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开辟社会主义道路的努力下重新确立的。时代在前进,文化在延续,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应该牢记我们重树文化自信的艰难历程,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分清传统文化的糟粕和精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自觉推进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的发展进步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关系

  坚定文化自信也要牢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工作做好,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可以说,坚定文化自信的过程本身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体实践。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的比拼,说到底是核心价值观的较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有责任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研究、宣传、阐释,把贯穿其中的科学思想理论、坚定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追求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全社会弘扬起来,把我们党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思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贯穿于社会生活和对外交往的方方面面,打造易于为社会大众和国际交流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以此来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以此来深入解读中国实践,讲好中国故事,诠释光明前景,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处理好比较与选择的关系

  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在他的著作《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中提出了“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的观点,提倡“竭力受西洋文明之特长,以济吾静之文明之穷”的观点。以今天的视角看,这些说法可能并不完全准确,但是,这种比较是站在对民族现状与前途的担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批判的视角作出的,文化比较的意义勿容置疑。实际上,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它的优势与缺陷,甚至同一个特点,在一定的范围内是积极的,超过某一限度,就可能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因素。中西方文化均源远流长、气象万千,两种文明都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发展演化才成型。在文化交融的世界大趋势下,各国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各种文化的影响日益加深,进行文化比较的意义在于作出正确的选择,发现不同文化的长处,寻找和汲取文化发展的动力,以保持自身文化的生命活力。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要在新的历史坐标上亮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旗帜”、建立起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大厦”,一方面要有文化定力,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博大的胸襟对待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另一方面要有文化鉴别力,善于鉴别不同性质的文化,自觉抵制腐朽没落的文化,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以文化自信作为甄别文化优劣、应对文化冲击的核心力量,在自信、自立、自强中,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处理好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和全民文化建设的关系

  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丰厚土壤。中国共产党是由先进文化孕育而生的,又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决定了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必须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党内优秀政治文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不断以良好的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断以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强党兴党,大力倡导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政治价值观,实现思想建党、制度治党、文化强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带有鲜明的政治性、导向性,各级党的组织,在党内政治生活以及日常工作中倡导什么、发扬什么、引领什么、追求什么,都会对社会发展直接或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向来就具有“风向标”的作用。一个时期里,一些地方和部门一度出现形形色色的“潜规则”,大大小小的关系网,“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严重损害了党内政治生态,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一位党员干部,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社会大众的言行举止、工作生活。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大力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并以此为示范,指引和带动全民文化建设,推动形成积极向上、公平正义、团结友爱的社会整体文化氛围,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各级党组织,更要善于打造行之有效的平台和载体,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中,使中华文化的向心力、革命文化的影响力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力、凝聚力充分展现出来,让优秀文化融入每个人的血脉,影响每个人的思维。

  坚定文化自信,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文化自强。我们要牢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重要方针,高举文化旗帜,坚守精神高地,培植好、疏浚好我们文化自信的“木之本”“水之源”,以强大的文化自信的底气,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滋养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罗宗毅)

上一篇: 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下一篇:论党内政治文化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