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治国理政新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的时代课题。我们既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智慧理解和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也要坚持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指导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提供哲学滋养和哲学智慧

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种研究理路。这种研究理路注重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寻找能够解释和研究中国问题的分析框架。

马克思恩格斯十分注重从动力、平衡和调整三大维度切入分析社会历史问题。一是动力维度上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尤其是生产力的观点。它注重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都强调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二是平衡维度上关于人的全面、平等、和谐发展观点。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中,马克思、恩格斯强烈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不公正和不平衡现象,认为理想社会的最高价值目标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三是调整维度上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观点。它强调无产阶级要通过革命消灭私有制,解放无产阶级,进而解放全人类,认为这是推翻资本主义社会进而走向理想社会的根本途径。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在运行和发展机制上存在的诸多问题,马克思致力于构想动力、平衡和调整能够相互协调、配合的理想社会模式:“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汲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把三种机制的优化、协调、配合作为基本线索,主要解决三个根本问题:改革、发展、稳定。改革本质上是“调整”,发展依靠“动力”,稳定关乎“平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主线与核心,就是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来解决发展动力、活力与社会稳定和谐问题。作为改革总目标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本质要使我们党和国家成为强有力的调整主体和中心,并综合运用共治、法治、自治、德治等手段,以保证经济社会有序运行,既使发展充满动力和活力,也使社会达到平衡与和谐,并使动力与平衡之间达到优化、协调、配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切入点或突破口,首先是直面并注重破解当今我们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一般性问题,而是影响当代中国的“命运性问题”,主要包括“发展问题”“稳定问题”与影响发展稳定的体制机制弊端。解决这些“命运性问题”,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一种事关“中国命运”的改革,其本质就是解决“发展”与“稳定”这种“命运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是要进一步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这六个“进一步”,蕴含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平衡机制和调整机制。“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讲的是发展动力即动力机制问题;“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讲的是社会平衡即平衡机制问题;“进一步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讲的是调整机制问题,因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党和政府的“调整”水平和能力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是科学“调整”的一个结果。

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指导下的现代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的实践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注重吸收历史积淀下来的中国智慧,是源于中国实践又高于中国实际的思想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指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的实践基础。新形势下,我们应该以这样鲜活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为基础,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这样的实践,积极关注当代中国实践中提出的一些关系中国发展命运的重要问题,并在对这些问题作出符合时代要求和哲学思维水平的回答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要回答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指导下的现代化建设实践提出的党和人民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指导下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体现了强烈的人民至上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俄罗斯索契电视台采访时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还特别强调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比如政治上,他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经济上,他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法治上,他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在文化上,他多次强调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在改革上,他强调依靠人民才有动力,为了人民才有意义,尊重人民才有遵循。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要回答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指导下的现代化建设实践提出的权力力量、资本力量、思想力量和劳动力量之间的逻辑结构及其良性互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等基本理念和战略部署,调动和规范了权力力量、资本力量、思想力量和劳动力量的作用发挥及其相互之间的制衡和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应密切关注这些事关中国发展事业成败的重要课题,在破解现实矛盾和探索理想方案中贡献哲学的智慧和力量。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要回答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指导下的主导现实发展逻辑和社会运行机制的“一条主线、四个全面”及其关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贯穿各项工作的一条主线,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为战略布局,抓住全面从严治党这个关键,自上而下地优化组织运行和权力监督,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显示出新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活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应以世界眼光和历史眼光为这些重要的实践工作及其理论任务提供哲学滋养,对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积极探索解决途径。

建构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良性互动的话语体系

从学术话语来看,转变“西方学者研究自己的问题,我们解读西方学者的著作”,或“用中国的数据和实例来验证西方的论断、理论和命题”这样单向度的研究理路,面向中国问题,建构能够解释和引领当代中国发展及其现实逻辑的范畴体系和话语方式,以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学术地位及其话语权,并推动当代中国的政治话语与大众话语的发展和创新,已经越来越成为当代中国学者的理论自觉和思想共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既符合这样的研究理路,也有一定的理论储备和条件准备,可以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贡献力量和智慧。因此,新形势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应当积极关注、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推动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和话语体系构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从政治话语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及其话语体系,既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也注重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更重要的是,还立足于中华大地和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实践。此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还注重回应大众关切,其表达方式也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并为大众所喜闻乐见。

从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的关联和互动来看,面向中国问题、研究中国现实逻辑、提出中国思想和中国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共同指向。话语体系是现实问题研究和思想理论建构的基本载体。在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的关联中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可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良性互动。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术话语,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及其政治话语,提供合法性论证和逻辑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及其政治话语,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重大的现实研究课题,并通过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积淀出符合中国人思维方式和话语方式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话语奠定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王海滨 作者简介: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上一篇:中国优势:坚强的中央领导核心
下一篇:以优秀作品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