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坚持三大创新 坚定文化自信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第十次文代会、第九次作代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文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新形势下,如何探索文艺繁荣发展的新途径,成为摆在广大文艺工作者面前紧迫而重大的课题。只有不断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机制,才能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发展之路,不断开创文艺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坚持理念创新,不断提高对文艺工作的新认识

  一是牢固树立“文艺兴,则时代兴”理念,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始终与中华民族共命运、同忧患。五四新文化运动引领起民族解放的时代主题,延安文艺座谈会形成了划时代的人民文艺潮流。当前,重庆文艺发展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重庆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内陆开放高地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等顺利推进,重庆的现代化建设实践,展现出无数生动场面,留下很多感人事迹,为推动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广大文艺工作者当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既讲好国家民族的宏大故事,又讲好重庆自己的鲜活故事,热情讴歌重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二是牢固树立“文艺群众化、化群众”理念,坚持彰显社会主义文艺灵魂。文艺是风,观风知世。文艺工作不是普通工作,而是铸造灵魂、培育精神的思想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当今时代,一部文艺作品要想打动人,关键要凝聚中国力量、展现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要全方位贯彻、深层次融入到文艺创作之中,把大道理转化为生动活泼的故事、活灵活现的语言、丰满圆润的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敢于鞭笞现实社会中的假恶丑。

  三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理念,坚持体现社会主义文艺本质。我们要自觉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最高追求,用饱满的热情和动人的笔触为人民抒写、为人民讴歌,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人民的喜怒哀乐、美好憧憬、奋斗历程,奉献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盛宴。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持续深入地开展“奉献人民、放歌巴渝”“送欢乐下基层”“结对子、种文化”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艺志愿服务体系,促进文艺成果全民共享。

  坚持方法创新,不断增强文艺工作新活力

  一是坚持重心下移,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激发基层创作活力。深入推进市文联专项改革,坚持“去四化”“强三性”,切实加强市文联机关建设。配齐配足协会领导力量及工作人员,加大对重点文艺创作和重大文艺活动的支持力度,开展“一协会一品牌”建设;指导区县文联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体制,健全职能、明确职责,开展“一区(县)一特色”创建。积极支持部门、高校、企业及非公经济组织成立文联机构,广泛开展特色文艺创作及文化活动。

  二是注重以点带面,全面加强载体队伍建设,实施重点文艺精品打造工程。不断完善四川美院虎溪公社、巫山杨柳坪艺术村、綦江古剑山国际版画艺术村等30余个市级文艺创作基地建设。围绕巴渝文化、抗战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统战文化和重庆改革开放生动实践,精心编制重庆文艺创作规划,集中力量开展文艺精品创作。努力培育一批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参与面广、有活动特色的文化品牌。大力实施“十百千万”文艺人才培育工程,实施“五个一批”人才、“巴渝新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和文艺骨干培养计划,力争三年内完成全市1.6万余名市级及以上会员的大轮训。全面加大对文艺人才的宣传推介力度,引导文艺工作者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倡者、先行者,努力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高素质文艺人才队伍。

  三是搞好城乡统筹,大力实施精准文艺扶贫,促进文艺发展成果全民共享。重点加强对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的文艺扶贫工作。开展千名艺术家“结对子、种文化、惠民生”活动和“强文艺、促发展”对口帮扶活动,运用资金扶持、研讨打磨、评论推介、集中展演等方式,加强贫困地区的文艺宣传推介,多层次举办贫困地区的原生态主题文艺活动;组织文艺志愿者用文字、图片、视频记录扶贫点发展变化,拍摄公益广告,制作专题网站或网页,为主导产业或特色农产品进行商标设计、形象宣传语或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策划等,让文艺工作下基层、接地气蔚然成风。

  坚持机制创新,不断营造文艺工作新生态

  一是改进评价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各级文艺创作主体的内生动力。不断完善《重庆艺术奖评选办法》《文艺创作配套奖励办法》等措施,强化对代表国家水准、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原创优秀作品的挖掘,对主题鲜明、内涵深厚且有市场前景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强化“群众评价、专家评审、市场检验”相统一的评价标准,将“草根需求”“精英诉求”和“市场要求”结合起来,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奖机制,不断激发各级文艺创作主体的内生动力。积极向上推介报送文艺精品,努力实现各个艺术门类在国家级大奖中获奖全覆盖。

  二是健全法规保障机制,不断营造有利于文艺工作的良好外部环境。自觉接受党对文艺工作的坚强领导和宏观指导,把好文艺方向。推动各大媒体全方位、立体化地宣传优秀文艺作品和文艺人才,打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品牌,树立一批文艺领军人物。促进法规健全,完善政策制度,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依法依规净化文化市场,保护艺术工作者权益,营造有利于文艺繁荣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三是强化组织协调机制,不断提升各级文联组织的综合服务能力。文联要切实履行好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职能,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心愿。不断加强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形成属地化、层级化、专业化相结合,服务名家名人和“草根”“渝漂”相结合的工作机制,联络协调好各艺术门类、各年龄层次、各种体制的文艺工作者,努力实现从“家”到“界”的全覆盖。

  (陈若愚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上一篇:文化自信:走好中国道路的底气所在
下一篇: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活离不开批评和自我批评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