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以“和谐”为核心树立文化自信

  作者:江苏省委党校哲学部副教授 叶凌

  文化自信即是“价值观自信”,也就是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生命情趣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社会主义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近现代传承的具体形式。三者一脉相承,贯穿其中的就是中华文化核心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对中华传统价值观予以正确认知、准确把握和合理利用,对树立“文化自信”非常重要。

  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特质的把握。基于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轨迹,中国传统价值观具有自身的特质。那就是:源于《易》、体现“和”并追求“大同”。首先,《易》以“阴阳”为核心理念,实际是以“和谐”为核心的中华传统价值观的书面表达。中华民族对于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关系的认知和把握,便是遵循这样的自然法则和目的。《易》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先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生命情趣。其次,中国传统价值观以“和谐”为核心并以“大同”为目的。和谐,意指相生相谐、相合相调。“和谐”是中华民族在农耕方式基础上,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深刻把握和考虑。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华民族敬畏天地的同时,又感怀“天生万物”之“仁德”,提出“天(地)人合一”的理念。这种理念表明了中华民族对天下万物苍生之间应相生相谐的认识。“和谐”,是中华民族对自然万物“和而不同”智慧认识前提下,分析、解决问题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明确“存小异、求大同”,才能“执中至和”或“至中至和”,才能“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万事万物相生相谐、相合相调,最终实现和谐,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生命情趣的所在。

  对中国传统价值观意义的领悟。以“和谐”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要义。它滋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掌握它,理解它,与时俱进地运用它,它还会继续服务于中华民族,继续服务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

  首先,当代的文化自信,需要以“和谐”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价值观。习总书记说,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的。亲近、学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更要了解、把握、领悟中国传统价值观——这是文化自觉必备的阶段,当然更是文化自信的前提条件。做到了这些,在掌握和理解之上,才能真正喜爱中华传统文化,继而由文化自觉进入文化自信。由文化自信再结合时代要求,真正做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文化自强”。

  其次,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以“和谐”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本身就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上的。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家层面来说,可以安邦定国;对于社会层面来说,可以和谐社会;对于公民个体层面而言,可以安身立命。总之,中国传统价值观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既是重要的理论来源,又可以在历史事例的论据支撑、弘扬和践行方式等方面,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

  再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需要以“和谐”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价值观。正确理解以“和谐”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价值观,正确传播以“和谐”为核心的中国价值观,对于世界正确认识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只有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我们才能在国际社会吸引更多的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兴趣,进而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发展有正确的认识。

  总之,树立“文化自信”,就要认识、把握、理解以“和谐”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对以“和谐”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自信,其实就是对传统文化中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生命情趣的自信。与时俱进把握和利用好这些,能够帮助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投身于当前各项事业。

上一篇:如何理解民主集中制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下一篇:不忘初心与全面从严治党的逻辑路径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