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宣讲要让群众听懂。理论宣讲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这是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得以施行的关键。一直以来,理论宣讲存在“我讲你听、我说你记”的灌输式、说教式倾向,群众听得多、想得少,看得多、参与少,导致出现“台上讲者自娱自乐、台下听众不知所措、完后大家一无所获”的尴尬局面。新形势下,要把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送到群众中间去,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服务群众,并转化为推动实践、促进发展的巨大力量,就必须解决好这一关键问题。一要创新宣讲方式。要大力推进“理论+”宣讲模式,坚持把讲堂搬进基层一线,采取“讲议结合”、“问答互动”等灵活的方式,与群众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的宣讲。要积极吸纳群众身边熟悉的技术强人、致富能人、先进典型等为宣讲成员,用群众身边的人说身边事、身边理,激发群众的热情,确保群众愿意听。二要转变宣讲语言。鲜活的宣讲语言是提升宣讲效果的“催化剂”。要摒弃大话、套话、空话,着力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切实把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宣讲到位,把涉及群众利益的政策解释到位,把群众关注的热点引导到位,努力做到接地气,说方言,确保群众听得懂。三要厘清宣讲重点。按照群众“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讲什么”的原则组织开展宣讲活动。当前,要结合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四个全面”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进行重点讲解;结合群众普遍关心的腐败、就业、就医、上学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讲解;结合当前经济形势、改革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进行详细讲解,做到主题明确,重点突出,确保群众记得住。
二、新闻宣传要以群众为主。人民群众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对象,也是新闻价值的最终评判者。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新闻宣传中的题中之义,只有把群众作为主角,新闻宣传才会有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反之,新闻宣传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顺应民意,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群众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从群众的视角出发,把版面镜头让给群众,多开办深受群众追捧的好节目、好栏目,多宣传基层和群众中的先进典型,多反映平凡人物的工作生活,多表现普通百姓的精神境界。要回应关注,坚持正面宣传,把群众最关心关注的事情宣传报道好。要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敢于向危害群众正当利益的行为曝光、“亮剑”,勤于为群众帮困解惑。要密切联系群众,进一步深化“走转改”,组织新闻工作者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加强新闻从业人员与基层一线群众的交流沟通,使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更加有筋骨、有温度。
三、文化发展要与群众共享。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越来越旺盛。丰富的精神文化已经成为群众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衡量群众幸福感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一是文化设施建设要方便群众。坚持重心下移,把资金、技术、政策向基层侧重,推动文化产品、文化设施、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普通百姓倾斜。大力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的免费开放力度,进一步建好、管好、用好农家书屋,充分发挥书屋在传播先进文化、推广科学致富知识、改善村风民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让群众在“鼓口袋”的同时“富脑袋”。二是文化活动开展要适应群众。根据群众需求,遵循“喜庆热烈,节俭大气”的原则,积极组织开展群众乐于接受的主题、节庆文化活动。按照“政府搭台,群众表演”的理念,把群众参与度高的广场文化活动统一纳入规划,积极搭建更加和谐健康的广场文化。定期开展送戏下乡,公益电影免费播映等活动,大力推进文化“三下乡”,坚持把学习文化知识、推广科学技术融入到文化惠民的各种文化活动中,促使基层群众既享受文化滋养,又学到知识技能。三是文化作品创作要吸引群众。充分挖掘蕴藏在广大群众中间的文化创造潜能,不断拓展群众创造文化、表现文化、享用文化的渠道。加大对民间文化的传承、保护力度,大力支持民间文化人才生产创作文化作品,激励群众在身边的人和事中挖掘素材、提炼主题,运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表现手法,创作生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满足不同群众的文化需求。加大民间文化人才的培育力度,扶持文化传承人,促使一批文化人才快速成长,推动群众文化繁荣发展。(作者系江西宜春市委宣传部党教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