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理论问题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部主任、教授韩庆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后,引起了理论界的讨论和研究,大家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在讨论和研究中,涉及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需要我们理清思路、认真分析。
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涵及其实质的方法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最重要的哲学基础就是战略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既思考当前首要的战略问题,即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也思考未来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从学理上概括,这构成了“新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步,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步,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三步走”战略是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涵及其实质的方法论框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及其实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施政纲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两条根本路径或抓手,全面从严治党为顺利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抓住“四个全面”,就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全局和整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体方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是关键的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是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主体。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决的问题及其重大意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解决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工作上的片面化、碎片化、枝节化和模糊化问题,着力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矛盾、根本问题和工作重点,着力解决如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民族复兴的根本路径和方式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发展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程恩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深入研究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有了新发展。
经济新常态的理论。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这是在宏观上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经济新格局。这一转变是客观规律系统与政策主动掌控共同作用的结果。
五大发展新理念。“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四个全面”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的新方略。要通过创新增强发展动力,通过协调解决各种发展的不平衡,通过绿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通过开放提升内外联动,通过共享推动社会公平正义。
市场与政府双重作用的新理论。将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善于用市场调节的优良功能抑制“政府调节失灵”,善于用政府调节的优良功能纠正“市场调节失灵”,下放导致官僚主义和无效率的“越位”权力,加强事先、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管。
基本经济制度的新理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础。当前必须真正理解和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
高层次经济开放的新理论。要在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基础上,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维护我国发展利益,积极防范各种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新理论既是践行“四个全面”的理论升华,又促进“四个全面”深入展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总结的,这些理论成果,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理论创新深化的逻辑必然
作者: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最突出的亮点就是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些发展理念的提出,直接的实践意义是明显的,就是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但其更深刻的意义是在理论上的新突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标志着党的理论创新进一步引向深入。
创新是位列第一的发展理念。其中,“理论创新”是最大最重要的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是新的发展理念的聚焦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也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大关系的颇具匠心的战略设计。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枚棋子,如何布局非常重要。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主要解决的是改革问题。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主要解决的是稳定问题。这次五中全会通过了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主要解决的是发展问题。改革、发展、稳定这三枚棋子摆好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就有了可靠保证。《建议》集中解决发展问题,是对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新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党的理论创新是一个不断深入的永无止境的过程。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表明党的理论创新从战略层面、思想层面跃进到理念层面,具有更为重要的根本性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五大发展理念”也必将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结合、相融合,共同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作者:中共中央编译局原秘书长、研究员杨金海
刚刚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纳入“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标志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已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是历史的必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解决我们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必由之路。第一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后三个“全面”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第一个“全面”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格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特征是推进治理现代化。抓“治理”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的“新”之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治理整顿,既要深入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较高速度,又要消化和解决长期积累的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矛盾问题,使改革、发展、稳定、治理等各项工作目标更明确,方向更正确,制度更规范,打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升级版。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加强对中外现行国家治理体系的比较研究,需要了解我国社会发展的内生性,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中优秀治理思想和实践经验的研究借鉴。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时代性课题,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
作者: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孙熙国
用好马克思主义、讲好中国故事,必须重视话语体系的建构。我认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建构要把握三个原则。
源于实践,讲真故事。任何理论都应该是对时代问题的一种形象解答。当代中国的所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一定是对我们自己实践问题的解答。今天的理论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对时代问题的认识、把握、解答。30多年改革开放成功实践的背后肯定有成功的理论。所以,我们要从特殊性当中发现普遍性,讲好中国故事。
直道而行,不绕着走。中国有一句话叫“大道至简”,最高的道、最高深的理论应该是最简约、最明白的。用一句话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就是马克思主义。关键就在于让谁过上好日子。你的眼睛是盯着私营企业主还是盯着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我们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要入耳入心入脑,关键是用现实来激活理论。
不忘本来,综合创新。学术话语体系创新不能离开传统文化,这是“本”。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中华文化从来没有中断过,我们一直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上向前推进,我们一直用中国人特有的话语体系来表达我们自己的诉求,来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完成我们自己的任务。但是不同的时代,任务和问题不一样,所以回答也不一样。综合创新就是要用哲学、法学、经济学等各种不同的学科来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领导集体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方面给我们做出了表率。习近平总书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和实践概括为“中国梦”;在谈中华民族精神的创新时,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来做比喻;等等。这都是建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的一种探索。
从“四个全面”到“五大发展理念”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郝立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全面的战略思维和综合的发展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中国实践、中国经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进一步的反思和全方位的阐释。这些思想或观点构成了中国理论的重要元素,既反映了社会实践发展的深层逻辑,又蕴含了古今中外的哲学智慧,并带有鲜明中国话语特色。
新时代呼唤全面的战略思维和综合的发展理念。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关键时期,社会发展呈现出经济新常态、政治新生态、文化新样态等特征,社会实践的丰富性、整体性、复杂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和创新发展要求,现实比以往更需要用整体性思维破解发展难题,更需要用全面的发展思维分析和对待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正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和经验的全面反思、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的具体运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社会全面进步思想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化。
如果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那么“五大发展理念”则为顺利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了具体发展思路和方向。“五大发展理念”立足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以重大问题为导向,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回应群众的强烈诉求和热切期盼,体现了党和国家战略意图的基本理念,是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在于能够指导我们“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实践逻辑的新阐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新发展,二者是内在统一的。“四个全面”回答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主要矛盾,强调认识和实践的全面性、完整性;“五大发展理念”关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发展过程的内在要求、科学原则和价值诉求,是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路径展开,强调发展的综合性、多维度。可以说,“四个全面”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战略统领,“五大发展理念”是“四个全面”的具体展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社会发展确立了科学的指南和正确的价值引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战略地位和制度保障
作者: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肖贵清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起着统帅和引领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战略地位,构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体系,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是“小康社会”。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小康社会首要的前提是物质生活水平的小康,但又在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都有新的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在于“全面”。“全面”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还指小康社会要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建成”。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党对全国各族人民的一项庄严承诺,也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落脚点是保障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当代中国现实国情和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做出的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地位决定了其对另外三个“全面”起着统帅和引领作用,三大战略举措协同配合,服务于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国人民的小康梦想走向现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努力和实干分阶段逐步实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与此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能够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提升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提出的新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重要阶段,而制度的成熟和定型也是其重要内容。制度的成熟定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制度成熟定型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内在逻辑
作者: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韩振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们要系统掌握这些治国理政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内在逻辑关系。
一条主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具体内容就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用“中国梦”这个通俗易懂的概念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确定一个奋斗目标,让大家共同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个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梦的实现。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引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引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引领。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治国理政的战略重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有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央治国理政就有了“重点”,也有了“总抓手”。
五大发展理念——治国理政的思想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这五个方面一环套一环、一扣连一扣:有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就要进一步明确这条主线的指向,即实现中国梦;有了这个目标,就必须明确实现目标的价值导向,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价值引领,还要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重点,这就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这个战略布局,要靠五大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