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良纲
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坚定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当前,河北正处于重大历史机遇最为集中的时期,处于各种优势最能有效释放的时期,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最为紧要的时期,处于发展跨越提升最为有利的时期。立足河北历史方位,把握发展大势,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补齐发展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定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至关重要。
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是河北发展路径的战略性转变
历史方位是决定发展方向、选择正确路径的关键。通过对河北面临的内外环境和所处发展阶段的深入分析,综合研判河北历史方位,我省需要也完全可以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河北特点的发展新路。这条新路就是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
放眼外部环境,河北拥有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的有利条件。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跨境投资并购加速推进,区域贸易格局重新洗牌,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我国的经济地位、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为我们调整结构、加快转型提供了难得契机。从国内看,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创新驱动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省提升产业层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优化。
纵观时代大势,河北拥有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的重大历史机遇。中央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城市群成为带动全国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河北全域第一次纳入国家战略,为我省聚集国内外先进生产要素、借力京津补齐发展短板,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活力。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北京携手张家口承办冬奥会等,将使我省相关区域率先同北京融合发展,有望在冀北大地打造新的发展高地,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务院批复实施《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为我省在更大区域参与生产力布局调整和产业链重构,加快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立足发展阶段,河北必须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十三五”时期,是河北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经济结构调整任务重,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环境治理任务重,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还需持续用力;脱贫攻坚任务重,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还有不少难题;维护稳定任务重,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容不得半点闪失;深化改革开放任务重,需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着眼未来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破解难题、砥砺前行,坚定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
准确理解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的科学内涵
走加快转型新路。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从固守传统产业向精准选择新兴产业转变,从资源要素依赖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坚决打好去产能硬仗,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集聚、集约、集群式发展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提升。
走绿色发展新路。要坚持生态优先,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现代产业体系、城乡空间格局、生产生活方式,持续打好污染治理攻坚战,整体推进生态治理修复工作,以最大的决心推动生态环境好起来、美起来,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走跨越提升新路。要坚持好字当头、又好又快,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攻坚克难,加速补齐生态、民生发展短板,加快实现发展阶段、发展层次的整体跨越和提升,逐步扭转东部区位、中部水平的发展状态,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在弯道超车、增比进位中完成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跨越提升。
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是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措施清晰的道路,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确立的战略性道路,是对目标条件、机遇挑战、资源环境等因素全面综合考量的可行道路。坚定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产业转型,在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中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中加快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在脱贫攻坚、推进共享中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建设经济实力强、体制活力强、创新动力强、核心竞争力强,生态环境美、城乡面貌美、社会和谐美、幸福生活美的经济强省、美丽河北。
坚定不移走好新路,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
实施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强化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鼓励优势传统产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品牌价值高、规模大、实力强、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企业集团,建立以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为主导的企业创新平台和面向产业创新服务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借力京津特别是首都科技人才创新高地优势,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构建区域性和行业性的研发、设计、技术推广、检测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施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建立行业知识产权保护预警、自律、申诉和维权援助机制,推动优势传统产业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及联盟标准的制定;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进一步促进创新服务的细致化和专业化,提升面向产业的创新服务水平。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切实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集中做好规则制定和公共产品供给工作,努力营造竞争、公开、有序的发展环境;改革人才评价机制,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生态土壤,最大限度激发人的潜能和积极性;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坚决杜绝短期思维和短期行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乃至破产清算,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产业生态互联网化;树立品牌意识,打造更多全国性和国际性品牌;重点发展生态农业、高端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普及绿色发展理念。使全社会各部门各层次人群都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不是限制发展,而是追求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严格环保准入制度,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项目;扩大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范围,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
建立绿色发展机制。建立生态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绩效评价机制,把生态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建立生态补偿和激励机制,加快形成生态环境破坏者赔偿、建设和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格局。
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快打造一批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和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鼓励优势传统产业应用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环保与资源再利用等共性技术,积极开展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健康服务等生态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
主动协同京津,实现整体跨越提升。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支持环京津区域、沿主要交通轴线具备条件的中小城市建成“微中心”;加强产业园区等重点承接平台建设,积极承接京津贸易批发、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信息电子等产业落户。加快交通一体化进程,推动京津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向我省延伸,打通高速公路“断头路”,拓宽国省干线“瓶颈路”,加强津冀港口协作,携手推进北京新机场建设,构建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半小时交通圈、京津冀核心区域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等。推动京津冀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和共建共享,携手京津开展生态环境统一监测和污染防治技术联合攻关,建立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基金,完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加快补齐河北发展短板。优化提升城市经济结构,大城市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小城市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特色产业,提升河北城市集聚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增比进位,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壮大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沿海经济,以循环经济方式重点发展大装备、大物流等临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形成滨海型产业聚集带。
(作者系河北经贸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