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佳
风云变幻中,新闻没有消亡,媒体还有责任,理想必须坚持,职业应该担当。我们需要把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做得更好,引导舆论走向,以我之洞见,解人之疑惑;勇做黄钟大吕,以我之声音,聚人之共识;传播核心价值,以我之价值,化人之心结。今天的媒体人,或许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光荣使命没有丝毫褪色,重大责任没有丝毫减轻。那些传递时代温度、呈现人文高度的新闻作品,依旧是媒体人最好的荣誉勋章。
在第十七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暨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颁奖会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理事会全体代表和获奖者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把中央主要媒体和各级媒体越办越好,为党和人民作出更大贡献,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党有着深刻的认识。毛泽东同志就曾表示,“我们要在人民群众中间,广泛地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使人民认识到中国的真实情况和动向,对于自己的力量具备信心。”“一张省报,对于全省工作,全体人民,有极大的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在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在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我们党始终“枪杆子”“笔杆子”并重,形成了“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此番讲话再度提醒人们: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新闻舆论工作依旧是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重要手段。风云变幻中,新闻没有消亡,媒体还有责任,理想必须坚持,职业应该担当。
从“铅与火”“光与电”走到“数与网”,“新技术+媒体”的组合总能引发新闻传播的大革命。然而,无论怎样变化,受众对优质内容的需求没有变,媒体的社会功能没有变,职业操守、专业精神依然是传统媒体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人一生下来就有一个传播消息的说话器官和一个收受消息的听觉器官。”作为社会性动物,人类的生活发展离不开新闻传播。新技术催生的化学反应,更多作用于新闻信息的传播载体、呈现方式、受众体验,并没有改变新闻本身。在中国,人们看重党媒,就在于它能够生产有思想、有价值、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新闻;社会倚重党媒,就在于它对社会共同体有着不可或缺的凝聚作用。几十年前,国外一家电视台打出标语“让电视埋葬广播”。如今,电视也成传统媒体,广播依旧生机盎然,这说明,比新兴技术更重要的,乃是媒体恒久的价值。
新闻界有句老话,“人有人格,报有报格”。这个“格”,很大程度上就是媒体的理性与定力。于党的媒体而言,当前主要表现为在众声喧哗中发出主流声音,在多元多变中汇聚主导力量。当年鲁迅评价《红楼梦》说,“道学家看到了淫,经学家看到了易,才子佳人看到了缠绵,革命家看到了排满,流言家看到了宫闱秘事”。人们在看待大变革、大发展的社会时,也颇有这般味道。微博、微信等各类低门槛发声平台,前所未有地激发着国人的表达欲,“围观改变中国”逐渐成为现实。但毋庸讳言,人们常常盲人摸象、一叶障目,社会共识、核心价值成为稀缺品。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把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做得更好,引导舆论走向,以我之洞见,解人之疑惑;勇做黄钟大吕,以我之声音,聚人之共识;传播核心价值,以我之价值,化人之心结。
今天的媒体人,或许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光荣使命没有丝毫褪色,重大责任没有丝毫减轻,唯有不忘初心、保持定力。“2040年4月最后一位读者将在读完最后一份报纸后将其丢入垃圾桶。”“家电变家具,电视开机率3年降4成”……唱衰论调伴着刺眼数字,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很多媒体人彷徨过、迷失过,甚至选择了离开。但变革不仅意味着旧秩序的打破,也意味着新希望的出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流程再造,“一报一网,两微一端”的媒体矩阵,种种新尝试正让传统媒体重振雄风。党的十八大以来,几十万新闻工作者落实“三贴近”、深化“走转改”,不断在实践中发现复杂而真实的中国。面向未来,我们依旧要不忘初心地为时代书写,讲好中国故事。那些传递时代温度、呈现人文高度的新闻作品,依旧是媒体人最好的荣誉勋章。
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媒体人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始终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就能凝聚起强大力量,成为党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重要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