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评论
南方日报评论员: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

  10月10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两周年之际,中宣部在北京召开繁荣文艺创作经验交流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总结经验、巩固成果,以更大的努力、更有效的举措,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从一座高峰迈向另一座高峰。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历史和现实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不断战胜艰险走到今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身处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项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之中,文艺和文艺工作者应该有能力也有责任,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来回应时代需求。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充分运用文艺引领时代风尚、鼓舞人民前进、推动社会进步。当前,我国文艺创作生产活跃,内容形式丰富,风格手法多样,涌现了一大批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呈现出百花竞放、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但不容忽视的是,面对市场化以及内外的复杂形势,文艺领域还存在价值扭曲、浮躁粗俗、娱乐至上、唯市场化等问题。反映在文艺创作生产上,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粗制滥造等问题;文艺评论存在“缺席”“缺位”现象,对优秀作品推介不够,对不良现象批评乏力,文艺评论辨善恶、鉴美丑、促繁荣的作用有待强化。尤其是随着文艺环境、业态、格局深刻调整,创作、传播、消费深刻变化,新的文艺组织和文艺群体大量出现,引导、管理、服务的体制机制、手段方法亟须改革创新。

  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要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前提是要有精品意识。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这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摆正创作价值取向,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方向,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要视创新为文艺的生命,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原创能力;要意识到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走进生活,贴近人民,聚焦现实题材,突出中国梦主题,关注和记录伟大时代。

  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必须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在政策机制上予以充分保障和引导。各级党委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贯彻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握文艺发展正确方向,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为此,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要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要切实加强对文艺工作的指导和扶持。特别是,随着文艺工作的对象、方式、手段、机制出现许多新情况、新特点,面对新的文艺形态,必须跟上节拍,下功夫研究解决。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到《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文艺事业的春天再度来临。全省文艺工作者要和全国同行一道,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创新为动力,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上一篇:中国影响力正持续提高(大家手笔)
下一篇:南方时论:以“六个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