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30日)是第三个烈士纪念日。
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一组组浮雕镌刻着人民英雄的丰功伟绩,记录着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的“长征”;
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往西6公里,“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正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火热进行,展厅中的烈士姓名墙前,人们纷纷驻足低徊,有人鞠躬,有人默哀,有人看着看着就流下热泪;
从北京再往西南1000余公里,贵州习水青杠坡红军烈士陵园人潮涌动,前不久,这里刚被批准为第六批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青杠坡战斗中牺牲的3000余名红军战士,将为越来越多的人们铭记拜谒。而在漫漫长征路上,这样的牺牲还有很多很多……
我们抬头仰望,那条神秘而壮丽的星河,在天空中闪耀了无数世纪;我们回头凝望,那条由无数英灵铺就的长征路,就像一条神奇而壮美的星河,照亮了中国人民光明正义的前进之路,也照耀着人民军队强军兴军的光荣梦想。
仰望“满天星”,漫漫征途挺起精神脊梁
9月1日,全国中小学开学的日子。当天中央电视台播放的节目《开学第一课》主题为《先辈的旗帜》,讲述的就是长征精神。
9月25日上午,听说父亲所在部队要去参观展览,火箭军某部干事王安民的女儿王若珘缠着父亲带她一块去。“风更狂了,雪更大了。白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篇课文,王若珘几乎可以背下来,让她始终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军需处长会没有棉衣穿,最后冻死在路边?长征这么艰苦,为什么红军能坚持走下去……
展览中,王若珘没能找到那名军需处长,却看到了令她更加震撼的场景:在复原的过雪山场景中,雪地中一只胳膊向上举着,手里紧握着党证和一块银元,党证上写着“刘志海,1933年入党”。“这是烈士在请路过的战友,为他交最后一次党费,红军战士至死也不忘对党的忠诚。”听着解说员的讲解,王若珘不禁潸然泪下。
“红军将士宁愿战死也不愿掉队,受尽磨难也不改初衷”“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铁心跟党走的生动写照”……父亲的战友们讨论着,王若珘抬头看了一眼这个展区的名字:“革命理想高于天”。或许她还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含义,但她深深懂得,红军走过的这条路,如登天一般艰难,又如“天路”一般高远。
据权威统计,仅雅克夏雪山至黑水途中,红一、四方面军就有近万名战士倒下,烈士们的坟茔很快就被雪掩埋。而在过草地时,红军更是经常整建制消失在茫茫“死水”中。
一位已经牺牲的战士,赤身裸体倒在草地上,身边却整齐叠放着他脱下的衣服,泥地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一行字:送给缺衣的战友。在松潘大草地,粮断了,水没了,野菜挖光了,皮带吃尽了,但是炊事班的9名战士,却将粮食全部送到团队,颗粒未留。夜深人静,寒风刺骨,9名炊事员围靠在熄灭的篝火前,肩并着肩,手拉着手,化为一尊尊不朽的雕像。
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说道,“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被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红军烈士用生命立起的一座座英雄雕像,是后来者永远瞻仰怀念的不朽丰碑;他们用信念铸就的一座座精神高地,是激励后来者在新的长征路上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
回望来时路,枪林弹雨谱写英雄史诗
展览开幕以来,天天观众如潮。展墙上,一张张英雄纪念碑、无名烈士墓的老照片熠熠生辉;相框里,一位位留下姓名和没能留下姓名的烈士在无声诉说……感天动地的英烈故事猛烈撞击着人们的内心。红军烈士那坚毅神情,那铁骨柔肠,那壮怀激烈,仿佛从岁月深处浮现,超越时空,栩栩如生地重现在人们面前。
长征每走一公里,就有三四名红军牺牲;平均每走一天,就有约200人献出生命;平均每4人中,只有一个人能够到达陕甘根据地。而在条件最为恶劣的草地行军中,平均每公里牺牲的红军将士达到近100人;在最为惨烈的湘江一战中,5万多红军的鲜血染红了江水,染红了岸边一座座山头……数不清的红军倒在枪林弹雨里,倒在漫漫征途上。
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许多地方成了革命遗址;参加长征的年轻生命,许多笑容成了遗容。鸟兽绝迹的皑皑大雪山,沼泽遍布的茫茫水草地……在这条荆棘载途的信仰之路上,究竟有多少年轻生命安息在了泥土中?有多少红军烈士长眠在了草地上?没有人能说得出一个准确的数字。但在一册长征回忆录里,有着这样的描述:“不用路标,顺着战友的遗体就能找到前进的路线。”
数字是模糊的,但长征路上的浴血拼搏却成为举世震惊的人间奇迹;数字是冰冷的,但红军将士的一腔热血却始终在我们心中燃烧沸腾。强敌追堵、天险隔阻、战天斗地、栉风沐雨,红军长征险难重重。没有迎难而上、舍我其谁,牺牲局部、以应全局的精神,就无法突破险阻、冲出重围。
为掩护主力部队过湘江,红十八团与敌三个师展开激战,直至弹尽粮绝,大部分官兵壮烈牺牲;为探明前进道路,红六团率先进入草地,由于情况不明、粮秣不济,途遇藏族反动骑兵,部队几近覆没;为挑出可食用的野菜,有的红军官兵自告奋勇“尝百草”,不少人因此而中毒牺牲……
伏契克说过:“为了争取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的人,都是一尊石质的雕像。”湘江战役,红五团政委易荡平身负重伤,宁死不当俘虏的他要求警卫员朝自己开枪。警卫员下不了手,他一把夺过枪对准自己扣动了扳机。长征路上,前方是闯关夺隘的激烈战场,身后是千军万马的滚滚铁流,天上还有敌机侦察轰炸,但敌人为什么就是挡不住“红色的激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许多像易荡平一样的红军将士,不论形势多么险恶,都不畏牺牲、越战越勇,冲锋在前、九死不悔。
对强敌不畏惧,临死神不屈服,哪怕寡不敌众,哪怕九死一生,也要浴血鏖战、前仆后继,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志的遗体,披荆斩棘,继续前进!这就是可敬可爱的红军战士!这就是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
展望新长征,强军路上传承先烈遗志
每一种牺牲都需要铭记,每一名英雄都值得仰望。青山有幸,在每块白色的墓碑下都长存着一段英勇顽强、浴血奋斗的火红青春;大道通天,在每段金色的铭文中都书写着红军烈士豪情万丈、彪炳千秋的精神史诗。
习主席强调,“我们党领导的红军长征,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长征永远在路上。从红军长征为起点瞭望,80年来,人民军队经历了无数次严峻考验,为何每次都能以弱胜强、以劣胜优,不断发展壮大?为何革命道路能越走越宽广?因为红军长征的精神火炬点燃了前进动力,因为无数烈士的血肉之躯铺就了光辉道路。
战争时期,马革裹尸寻常见;和平年代,为国捐躯更可贵。新的长征路上,人们记住了这些牺牲官兵的英名——
张超,一名普通的飞行员,他的人生轨迹和中国的航母梦想交汇在了一起。从2014年加入舰载机飞行员队伍以来,他的每一次起飞都是中国航母发展建设“长征”中的一小步。今年4月27日,他牺牲在飞向航母的最后时刻,就像长征中无数牺牲的烈士一样,他用自己的生命做路灯,照亮了舰载航空兵着舰的航向。
申亮亮、李磊、杨树朋,三名赴海外执行维和任务的士兵,年轻的肩膀担起的是大国军队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在维和战场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我们这支军队迈向世界一流军队“新长征”中的坚实脚步。他们的生命之火熄灭在异域他乡,精神之光却在人民军队那璀璨的星河中永远闪耀。
胜利是需要用牺牲书写的。一支敢于牺牲的军队,才能无往而不胜。张楠、刘景泰……一个个年轻而稚嫩的身影背后,有着和人民军队的先辈们一脉相承的忠诚和英勇,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照亮着中国军队的璀璨未来。
从今天向未来瞭望,改革强军这条康庄大道,宏伟蓝图已经绘就,辉煌征程已经开启。但是,在这场同样决定前途命运的“长征”中,仍然存在种种“封锁线”,依然需要强渡“大渡河”、突破“腊子口”、征服“雪山草地”。
“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行进的。”改革强军的征程,也许不需要我们献出生命,但依然需要“刀口向己”的自我牺牲;也许不需要“断肠自尽”的悲壮,但依然需要“壮士断腕”的血性勇气。
一部长征的历史,是一部用生命写就的壮歌;一条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是一条浸透着热血的红飘带。我们坚信,经历过血与火考验的人民军队,必将在新的长征路上取得新的伟大胜利;沐浴在璀璨星光里的红军传人,必将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不断奋勇前进!(记者 严珊 欧阳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