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论员
健康,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民族复兴、增进人民福祉的高度,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刻论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工作方针、重点任务。这是全党全社会建设健康中国的行动指南,更是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实践号令。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保障人民健康是我们党为人民奋斗的重要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取得巨大成就,赢得世界赞誉。截至2015年,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6.34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20.1/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8.1‰;基本医保覆盖95%以上人口……具有说服力的数据、实实在在的变化,凝结着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辛劳与奉献,见证着人民健康水平的显著提高,彰显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的优势和活力。当前,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由于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我们既面对着发达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也面对着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老百姓的共同期盼。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是根本。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这既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方针。建设健康中国,需要立足国情、把脉实际,把握好一些重大问题。在实践中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不动摇,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松劲,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做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政府有所为、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市场有活力。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是目标。从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到维护少年儿童健康,从重视妇幼、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健康,到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做好心理健康服务,都要求我们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才能使健康服务贯穿全程、惠及全民。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营造健康环境是基础。“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本前提。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重点抓好空气、土壤、水污染的防治,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才能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家园。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努力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才能为健康中国提供有力安全保障。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改革是动力。医改是世界性难题,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就医改作出顶层设计和任务部署,当务之急就是狠抓落实。一方面着力推进制度建设,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另一方面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化医改关键在人。应充分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既提升薪酬待遇、优化执业环境,又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依法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让广大医务人员更加积极主动为人民提供最好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建设健康中国,是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和重大民心工程,也是我国履行国际义务、参与全球健康治理的重要体现。把医改纳入全面深化改革中同部署、同要求、同考核,积极参与健康相关领域国际事务活动,真抓实干落实任务、驰而不息深化医改,13亿中国人民必将共享健康中国的深厚福祉,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夯实健康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