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省的新论断。在阐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时,特别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三个“更”字凸显了“文化自信”的特殊重要性。
所谓“更基础”,就是说,文化是确立“道路、理论、制度”的基础,没有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会失去精神、智慧和道义的支撑。这不仅是因为“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内涵界定都需要用文化来表述,更因为“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确立,都必须立足于当代中国基本国情,而文化状况则是基本国情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道路铺设的基础、理论架构的基础和制度建立的基础都不可避免地包含文化的要素。特别是,在当代中国文化中,马克思主义居于指导地位,如果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不自信,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会变成无法自圆其说的空中楼阁。
所谓“更广泛”,就是说,文化渗透一切,影响一切,没有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都将无从谈起。因为文化视野、文化功底、文化理念、文化传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切人。没有文化自信,“道路”开拓者、“理论”创造者和“制度”设计者就会缺少勇气和定力,缺少气节和胆识,缺少智慧和修养;“道路、理论、制度”的践行者就难免会犹豫彷徨,困惑不解,甚至怀疑动摇。于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只能成为理想的目标或宣传的口号,很难实实在在地普遍深入人心。
所谓“更深厚”,就是说,文化内涵最丰富,思想最深邃、意蕴最厚重,从某种意义来看,没有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会缺少深厚的内涵。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会失去其独特的魅力;没有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迷失方向、甚至改旗易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失去正确的灵魂、蓬勃的生机和开放的活力。
文化自信如此重要,如何才能使之发挥好“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作用呢?一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使广大党员干部掌握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成为辨是非、明善恶、扬正气、振精神的先进文化传播者。二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使广大群众和青年学生深刻领会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三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广大知识分子坚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才志向,弘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担负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使命。四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外国文化的真谛,以更敏锐的目光、更开放的胸襟、更高远的视野加以鉴别,剔除糟粕,吸取精华,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包容差异,兼收并蓄别国之长,创新自我,领先世界。做好上述“四个认真、四个深刻”,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必将根基更牢、影响更广、内涵更丰富、底气更充足。(张国祚: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