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推动廊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强县富民、夯基垒土。近日,我市印发《廊坊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实施“冲刺全国百强县、培育全国百强县、对标全国百强县”梯队发展战略,强力推动县域经济实力实现新跃升,这为我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明晰了路径、提振了精神。全市上下要对标先进加快追赶、紧盯目标加压奋进,以超常之举持续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上下功夫,着力推进县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保障改善民生、综合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和综合竞争力。
强市之基在于强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县域、潜力在县域。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经济总量持续增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今年上半年,21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1199.7亿元,同比增长10.7%。鲜活的数字显示出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也增强了我们抓好县域经济的信心和决心。《三年行动计划》应时而出,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是促进全市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坚实支撑。我们一定要按照《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紧紧围绕积极培育和壮大县域特色产业等八大重点任务,全面抓落实、强实效,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
要实施“百强冲刺、百强培育、百强对标”行动,瞄准全国经济百强县,充分挖掘县域战略潜力、增长潜力、产业潜力,梯队推进“百强冲刺、百强培育、百强对标”。要围绕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企业迭代升级,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新兴产业;聚焦现代商贸物流、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健康等产业领域,着力引进一批产业链头部企业、核心技术企业;实施产品、企业、区域品牌“三位一体”品牌战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品牌。要加快推进开发区能级提升,推动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实施扩(调)区和托管,拓展项目承载空间,不断优化园区综合承载能力;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重点建设项目加快建设进度;聚焦京津科技创新资源,壮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主体,打造高水平研发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要统筹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美丽县城,推动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建制镇培育为特色小城镇;依托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和专业村镇,打造一批承接疏解、创新创业、文旅康养等多种类型的特色小镇。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以农业特色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为依托,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群式经营和发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特色突出、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园区或特色主导产业。要大力开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要全面建设美好生态环境,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促进生态系统修复,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各县(市、区)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能,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全面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发展县域经济是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既要“独立作战、各自发展”,又要“步调一致、呼应全局”。要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统一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要切实负起责任,亲自研究谋划、安排部署,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要压实工作责任,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明确的配套行动计划,细化工作措施,做到有进度安排、有明确责任、有可行的载体抓手,可检查督导、可考核评估、可问责问效。要做好资金保障和土地要素保障,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吸引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对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做好县域经济发展用地规划布局,统筹好新增和存量建设用地。要加强金融支持,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到县域设立分支机构、营业网点,增设面向小微企业、“三农”的专营机构,加大县域信贷支持,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郡县治,天下安。全市上下要以《三年行动计划》为引领,进一步做大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以县域经济的“坚实底盘”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添秤加码,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