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评论
让创新发展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

  作者:汤华臻

  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的理念,根本是要让创新融入国民心态,培育一种为创新灌注活力与生机的文化,让创新发展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形成创新文化不仅在激励成功,更重要的是宽容失败。于社会而言,要给“胡思乱想”者多一点尊重、多一点包容,于政府而言,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提供制度支撑。当创新活动无后顾之忧、无琐事之烦,创新热情方能得以极大释放,创新潜能方可得以极大激发。

  两年时间,可以发生什么?也许是草木枯又荣,也许是候鸟去又来。而在中关村,两年已经催生出了物种丰富、生态完善的创新创业“雨林”。自2014年6月12日开街至今,这片“雨林”生机勃勃,举办创新创业活动达1600场之多,孕育了1000多个创业团队,日均孵化1.4个创业项目,融资33亿元。

  综合国力的竞争,根本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是研发新产品,获取超额利润,取得竞争优势的动力,更在于其是打破全球产业稳固链条的突破口,是增加GDP含金量、提升综合国力的途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并将创新提到首要位置。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的理念,根本是要让创新融入国民心态,培育一种为创新灌注活力与生机的文化,让创新发展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

  创新重在标新立异,却并非无本之木、无规律可循。18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重心几度迁移,表面上是地理位置的变化,背后莫不是创新文化的牵引。蒸汽机时代的英国如是,电气化时代的欧洲如是,信息技术浪潮下的美国亦如是。事实证明,哪里创新热情澎湃、创新思维活跃,哪里就能兴旺发达,掌握发展主动甚至后来居上。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创新能力,决不是仰赖于少数天才人物的奇思妙想。它呼唤的,是全社会尊重创新的共识、参与创新的热情,是全民智慧的大爆发。一般看来,创新活动涉及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等方方面面,具有一定的门槛。但是从文化层面看,创新是民族心智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极其积极能动、引领发展需求、尤能持续推动文明进步,应当内化到每个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中去。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许多曾经看起来虚幻缥缈、遥不可及的幻想,比如飞天、登月等等,最终都在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的创新探索中变为了现实。在这方面,相对于西方文化强调创新和冒险,东方文化似乎更重视经验和传统一些。这样的思维方式,积淀了稳重的民族性格,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们想象力的发展,需要在这个呼唤创新的时代加以突破。

  事实上,创新往往是灵感在日积月累探求思索中猝不及防地出现。其中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社会养成科学素养,尊重自由畅想。不愿突破思维界限,只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于已知中循环、在老路上打转,不可能得到新点子、新思路的垂青。柯达公司曾经是拥有超万项专利的百年老店,却因担心胶卷数量而在数字业务上裹足不前,最终破产。谷歌公司只留10%的人做事,鼓励90%的人“胡思乱想”,持续占领科技创新高地。打破自我设限,突破惯性思维,才能拥抱更多的可能性。

  创新的种子有了,适宜的气候和环境也不可或缺。培育创新文化,需要一定的社会氛围和制度支持。创造——失败——再创造——成功,是科学探索的规律,也是创新活动的规律。有数据显示,科研创新成功率仅有10%左右,中国创业企业的成功率仅为20%左右。某种程度上说,形成创新文化不仅在激励成功,更重要的是宽容失败。于社会而言,要给“胡思乱想”者多一点尊重、多一点包容,于政府而言,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提供制度支撑。当创新活动无后顾之忧、无琐事之烦,创新热情方能得以极大释放,创新潜能方可得以极大激发。

  现在,发展的时与势、艰与险,已经将我们推到了创新的风口。乘风而起、御风而行,哪怕底子有些薄、起步有些迟,我们终将实现从后发到先发、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向世界科技强国坚定迈进。

上一篇:提高党员自身修养:修价值观的“道” ——写在建党95周年之际
下一篇:人民论坛:做“有办法的干部”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