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评论
这个时代,你是否还愿作出牺牲

一名真正共产党员的担当,有时就是很简单的选择:做一件事,你是先看到自己,还是先看到人民;是先看到职位,还是先看到事业;是先看到困难,还是先看到价值;是先看到利益,还是先看到意义
       ■本报首席评论员 朱珉迕
      “为官不为”是最近的一个热词。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这已经成了一个“突出问题”。
       既然为官,何以“不为”?如总书记所言,“除了一些干部自身素质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外,也有我们工作上的原因,还有社会上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这“种种复杂因素”,就包括社会环境的巨变——市场经济环境下,付出与回报等价的观念深入人心;而当种种原因让人感到为官渐显“不易”,乃至发现回报不如往常,“有所不为”似乎顺理成章地变成了“理性选择”。
       然而,为官者既然肩负使命,是否可以就这么做一个经济意义上的“理性人”?扩而言之,所有“特殊材料制成的”共产党员,又是否可以顺着这样的“理性逻辑”去作抉择?
       无需回避其间的困惑,也无须讳言选择的烦恼。但答案应当只有一个:不可以。
对,不可以。因为你是共产党员。入党的那一刻,你曾经念出过这样的誓词:“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牺牲一切”,意味着没有“讨价还价”,没有“特殊利益”,甚至没有“回旋余地”。
       很多时候,你非但不能作出随心所欲的“理性选择”、不能事事要求“等价交换”,反倒更需要一些自觉的担当、让渡和牺牲。原因无他,因为你是共产党员。
      “牺牲一切”曾是一个极其写实的词。历史忠实地记录着,战争年代的共产党员是如何“九死一生”的。和平年代的今天,很少再有血淋淋的“生死场”,但如当年秦怡自问的,“是不是和平年代,就没有考验了?”
       考验显然从未停止。在知易行难的“深水区”,你愿意主动舍弃阻碍改革的既得利益吗?在诱惑不断的名利场,你可以自觉抑制为所欲为的内心冲动吗?在大是大非的选择面前,你是否勇于“亮剑”,而不是“明哲保身”?
       每一个选择,都需要作出牺牲。而只有作出必要的牺牲,一个共产党员才算是作出了无愧使命的选择。
       过去一年多来,有无数人怀念法官邹碧华。一个“顶在杠头上”的改革者,未必不曾感到畏难、产生疑惑、心生退意。但邹碧华的可贵恰恰在于,他从未退缩、从未避让。当一些话“可说可不说”的时候,他选择了“说”;当一些事“可做可不做”的时候,他选择了“做”。他知道,现实看起来还有回旋余地,但要通达真正的理想,改革只能一往无前。为了“说”和“做”,他可以牺牲时间,牺牲精力,牺牲个人生活,甚至在某些需要得罪人的时刻,不惜牺牲某种“清誉”。但只有如是牺牲,才可能实现价值,才可能接近理想。
       很多人把邹碧华视作一位理想主义者。其实他所诠释的,恰是一名真正共产党员的担当。有没有这种担当,有时就是很简单的选择:做一件事,你是先看到自己,还是先看到人民;是先看到职位,还是先看到事业;是先看到困难,还是先看到价值;是先看到利益,还是先看到意义。
       毋庸置疑,这些看似简单的选择,要做好并不容易。人们常常感叹这是一个“理想主义消逝”的年代,我们日常所处的社会,有时候现实得近乎残酷。这个时代不缺投机者。许多时候,“奋力坚持”所要付出的代价,看似比“投机取巧”要大得多。
      但恰恰是这样的时代,我们更需要重温“共产党员”身份的真意。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永远站在“投机”的反面。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知道需要作出怎样的牺牲。

上一篇:人民日报评论员: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必须维护
下一篇:新华社评论员:坚决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硬仗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