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 言
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有助于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广袤的燕赵大地上,长城、大运河、明清皇家陵寝、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等4项世界文化遗产星光璀璨,泥河湾、太子城、沧州铁狮子、正定古城、西柏坡等历史遗珍和革命文化资源星罗棋布。省委书记倪岳峰多次在会议和调研中,就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作出明确指示、提出具体要求。
然而,一些地方还没有充分认识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不可再生性。有的缺乏历史责任感,对遗产保护重视不够,“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有的缺乏先进理念和科学保护措施,历史文化遗产修复工作没有修旧如旧,破坏了其原始风貌,更有甚者,文物被“保护”一次就受一次伤害,且一次比一次损坏严重;有的地方“重申报、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等现象长期得不到纠正——不能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会割裂历史、淡漠文化,是对历史、人民和子孙后代不负责任。
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继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文化遗产,是历史和民族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深刻理解历史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增强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坚持保护优先,有序开发利用,创新展示方式,才能有效挖掘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加强传承利用,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修复隆兴寺、保护古寺碑、组织开展文物、古树普查……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为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倾注了大量心血,保存和延续了正定的历史文脉,也为我们如何保护、传承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作出了榜样。敬畏历史才能创造历史,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始终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我们就能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注入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