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评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

      作者: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韩震

  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我既备受鼓舞,又感到责任重大。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首先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前无古人的实践,既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也在与世界人民一起寻求人类文明前行的方向。这种伟大实践所造就的,必定是需要理论而且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也必定是需要思想而且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和遇到的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作为学者,不能困于书斋,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认识到问题是一切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所谓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问题意识,就是要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树立问题意识,从认识论上讲就是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践的角度讲就是要有的放矢,不讲空话,根据问题的性质来思考我们的工作思路、办法和步骤。实际上,树立问题意识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学术界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建立理论与实践的联动机制,消除关于当代中国实践认识的误区和盲区,扎实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必须摒弃本本主义、教条主义。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目标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失去繁荣发展的基础,也失去繁荣发展的动力,更没有繁荣发展的正确目标。我们必须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立场,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回应人民的关切,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既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也体现原创性、时代性,还体现系统性、专业性的要求,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着力构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上一篇:任勇:坚决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
下一篇:人民时评:领导干部要提高“新媒体素养”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