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点多、面广、频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牵动人心。有的城市与农村正在进行不同等级的封控管理,部分高速公路管控封闭、收费站出入口和服务区暂时关闭,一些快递网点暂停收派件。如何在抗疫情的同时保民生、保供应,是摆在政府部门面前的必答题。
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通知,部署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有关工作。根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全力保障货运物流特别是医疗防控物资、生活必需品、政府储备物资、邮政快递等民生物资和农业、能源、原材料等重要生产物资的运输畅通,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战疫保供一起抓、两不误,才能筑牢抗疫保障线,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实后盾,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但生产生活不能画上休止符。市民居家隔离、无法外出,能否解决买菜难、送不到等问题,保证用餐用药需求?进入春耕重要阶段,能否确保种子化肥及时到位,避免“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非中高风险地区的工厂,能否畅通原料采购路和产品销售路,避免影响开工节奏?瓜果蔬菜已经成熟,能否顺利完成运输、销售?时间不等人,任务不等人。打通物流、保障供应,关乎千家万户的冷暖,关乎千行百业的生计,不可大意、不容有失。
供应链条涉及仓储、运输、配送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的咬合都十分紧密,都直接影响供应的成果。现实中,有的地方“运输难”,难在路途中,不同地区防疫政策不同且不断变化,一些司机“过得去却回不来”,运力较为紧张;有的地方“买菜难”,难在家门口,由于快递小哥紧缺,大批订单使末端配送承受压力,供应的“最后一公里”难以打通。由此可见,畅通供应有时是“物”的事,有时是“路”的事,有时是“人”的事,必须分类施策、精准治理。
可喜的是,一些大型仓库坚持24小时运转,一些生鲜电商及时推出保供套餐,一些平台增加骑手,尽可能保障群众需求;有退伍军人化身“奶粉骑士”,为“宝妈”解决燃眉之急,有企业白领组织小区团购,主动对接供货方与居民,越来越多的平民英雄挺身而出,写下感人至深的故事。事实证明,在抗疫关键时期,让来自五湖四海的物资精准满足千家万户的需求,必须动员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各展所长。尤其要发挥市场作用,让更多企业依托配送体系健全、物资渠道丰富优势,想出更多好招实招,为畅通供应贡献力量。
纾解保供难点堵点,必须依靠精准政策保驾护航。近段时间,从交通运输部要求严禁在高速公路主线和服务区设置防疫检测点,到吉林、辽宁等省受疫情影响地区建立农资“点对点”保供运输绿色通道,再到上海建立保供“白名单”、让流通节点应开尽开……各地各部门及时出台政策,为保运保供保链扫除障碍。避免物流供应链成为病毒传播链固然重要,但防疫政策与保供政策必须统筹兼顾,决不能借疫情之名层层加码和一刀切,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此外,在落实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应加强对供应企业的支持,为其“闪转腾挪”提供空间;应加强地区沟通协调,避免因为防疫政策不统一而影响物流、贻误民生。
新冠病毒要防住,生产生活要保住,不是一道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考验着我们的智慧与担当。在为群众身体健康添上“安全锁”的同时,也要为群众日常生活送来“定心丸”,正视广大群众、相关企业的诉求,呵护独居老人、孕妇婴儿等特殊群体的需求,为他们免除后顾之忧。这样,就一定能凝聚起心无旁骛、同心抗疫的最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