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首歌激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力量,就能把我们赤诚的心、火热的爱汇入时代的大合唱
最近,一批新出炉的主旋律歌曲又与听众见面:《我们都是追梦人》《复兴的力量》《时代号子》《和祖国在一起》《青春跃起来》……内容各有侧重,词曲风采不同,但无一例外,都唱出了这个时代的关注。
歌诗合为事而作。主旋律歌曲之所以称为“主旋律”,因为它总能发出时代的强音,击中人心的“最大公约数”。“千山万水,奔向天地跑道;你追我赶,风起云涌春潮”,这是《我们都是追梦人》描摹的小康路上的奋进场景;“汗也不白流,累也不白受,实干才能出成就,谁也别吹牛”,这是《时代号子》对实干兴邦最质朴的歌咏;“如果不曾长路跋涉,怎知道道路曲折?如果不是跨越江海,哪知道前途壮阔?”这是《乘风破浪再出发》对奋斗历程的回首,对“两个一百年”壮阔征程的展望。让每一首歌激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力量,就能把我们赤诚的心、火热的爱汇入时代的大合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胸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旋律。今天,即便虚拟现实等技术带来综合感官体验,我们依然需要歌曲这种最古老的媒介,依然需要以最直接的方式,向山河致敬、为奋斗高歌、为人民喝彩。上世纪40年代,是一曲《南泥湾》,让“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品格传遍大江南北;60年代,是一曲《边疆处处赛江南》,赞美了兵团屯垦戍边的累累硕果;80年代初,是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响西村纺花、东港撒网、北疆播种、南国打场,歌颂了农村生产力的极大解放。今天,新一代音乐人笔耕不辍,继续写下《脱贫宣言》《金不换银不换》等歌曲,宣示着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的决心,书写着对绿水青山的守望。
山川河流稻香,乡关家国故园,主旋律歌曲的底色是爱国。三年前,有人在香港大学演讲,问及大家的启蒙歌曲,听众席上,先飘来几个微弱的音符:“一条大河波浪宽……”没想到,全场很快齐唱起《我的祖国》。脱口而出的,不仅是共同的文化记忆,更是对这个国家发自心底的身份认同。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很多时候,语言有表达的边界,歌声更能交心也能暖心。呼唤更多打动人心的作品涌现出来,让它们口口相传、代代相传,成为人心的润滑剂,成为情感的黏合剂。
歌以咏志,我们绝不能小觑一首歌中蕴藏的时代力量。去年,深圳博物馆收藏了歌曲《春天的故事》创作手稿。这首歌词,是1992年12月,作词人蒋开儒一气呵成写就的。蒋开儒受《东方风来满眼春》一文影响,下海闯深圳,很快将所见所闻倾泻笔端;《春天的故事》一经传唱,又鼓舞激励了无数改革开放的弄潮儿;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再次选择了深圳,改革开放继续书写着伟大且激动人心的乐章。春天的故事,唱出了一曲新词。
时代,在歌声中前进。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时刻,面对诸多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我们完全应该也能够唱出今日中国的底气与志气,唱出继往开来的中国精神与中国气派。就像《乘风破浪再出发》所唱的那样:沧海横流,这是中国;海纳百川,这是中国。(何鼎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