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评论
钱江晚报:新乡贤文化,贵在注入新鲜血液

   “新乡贤文化”这个名词,在这次全国两会讨论《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时聊得很热。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钱念孙提出,继承中国传统的乡贤文化,让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对农村发展有积极意义。

  钱念孙进一步解释说,“告老还乡”也可以叫做“退职还乡”,既实现了宝贵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到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使社会人才分布结构趋于合理,有利于整个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还对解决当下农村“空心化”积弊,对缓解大城市过于拥挤、不堪重负等“城市病”,具有重要意义。

  两会热议的乡贤文化,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美丽乡村的画图,但乡贤文化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入“新”意,构成新模式,却不是简单的人口流动和落叶归根过程。很多人不愿意告老还乡,不是情感出了问题,也不是人一富脸就阔,而是城乡之间的差别还没有真正得到很大的改善。这不是你给他批一块地、盖一幢房就能解决的问题,医疗的、文化的、治安的诸多差距在那里,这个美好愿望要想变成现实,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然而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品质追求,人们对于新乡贤文化的向往,其实反映的是对于乡村治理现状的焦虑。人们希望有更多一呼百应的带头人,有更多被乡亲在德才方面、公益事业方面普遍认同的有声望的乡贤生活在一起,改变农村空心化、精神空虚化的现状,让农村的经济发展得更快,生活更加充实。

  根据十三五规划草案解释,新乡贤文化的核心是文明的进步,是一种凝聚力,它不是靠几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成功人士就能构成的,况且也是不现实的。几十年在都市生活工作,许多少小离家的官员和知识分子,生活圈已经融入了都市,这就有个愿不愿意的问题。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解决乡村的文化输入问题,怎么让一代一代的年轻人考取大学之后,能够愿意回到乡村发展,愿意根植于这块土地,而不是完全按照旧的乡贤文化的那一套来。

  新的乡贤文化,应该以地方组织与政府架构为主导,广泛吸引包括在外功成名就的乡亲在内的新生力量参与的一种新型乡村文化。不是比谁在外面赚得钱多,也不能比谁在外面官当得最大,而是应该比道德声望,比法纪声望,比在道德与法治层面上能够带给乡村发展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反之,很容易引发新的社会矛盾,造成新的资源竞争与挤压。

  这些年推出的大学生村官,其实是乡贤文化在这个新时代的体现。但从时代发展的目光看,人数还不够多,力度还不够大,真正愿意在农村一辈子扎根下来的大学生村官,还远远不够形成新乡贤文化的气候。怎么让出自农家的一代一代知识分子回到农村工作和生活、愿意建设新农村、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安心、收获成就,这是目前摆在社会面前的重大课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就会更快缩短,所谓的告老还乡,就不是太大的问题了。

上一篇:中青报:从两会新气象看民主素养
下一篇:人民时评:两会新词构筑发展“新地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