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舆论风波聚焦甘肃武威。《兰州晨报》、《兰州晚报》、《西部商报》驻武威记者站3名记者被抓捕事件,引发持续关注。涉事记者的情况如何、案情真相怎样、扑朔迷离的舆情又会怎么发展,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早点正面回应,真相越公开越可信。
前后矛盾,一波三折,让此事上演了“反转”大戏,也让质疑不断。从目前官方公布的涉事原因看,先是“涉嫌嫖娼”,后是“涉嫌敲诈勒索”;从报社声明来看,先有一份网传“公开信”,后又被官微连夜否定。显然,被抓记者夹在所属单位和执法部门之间,而两者的说法都是“用子之矛攻子之盾”。所有关注此事的人,无不感觉,信政府部门说法有点太模糊,听报社表态有点太草率,如此任性,不质疑都难。从这个意义上说,“反转”只是刚刚开始,剧情如何演变,要看官方立足事实公正客观的权威解惑。
“众说纷纭”。再多的声浪来试图解开问号,都只能让真相变得更加碎片化。如果说那份“公开信”的出现与否定是舆论的第一个高点,那么此后关注事件的各路人士,组成了舆论压力的第二波声浪。有人质疑执法的正当性,有人质疑执法方式的合理性,有人质疑报社的权威性和真实性,有人甚至积极转发武威市领导同志的联系方式以求正面回应……总之,简单的几份执法通知不能还原事实,单纯的逻辑分析不能取代真相,疑问也不能成为舆论审判的理由。换言之,让公众少些猜测,就需要及时还原完整的信息链,比如,在哪个地方嫖娼,在哪里敲诈,谁敲诈?为何就此人?等等。唯有此,才能让舆论回归平静,政府部门才能主动,才能让真相浇灭流言。
“密切关注”“中立调查”,甘肃记协的态度和新闻界的期待,代表了不少人的声音,也给了武威市相关部门相当的容忍度和澄清空间。在真相调查和公布之前,任何猜测都有“搅局”之嫌,任何流出的细节都足以引发想象,舆论审判也不能为记者和政府的任何一方洗白。但是,舆论关切正是在呼唤一个“真实”。请有关政府部门牢记,“要真相不要想象”才能让舆情归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