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尽早确立灵活有序有效地利用城市空间的时空分配原则,这是现代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近日,山东临沂一辆出租车失控冲入一支机动车道路上的“暴走”队伍,造成一死两伤的惨剧。由于“暴走”运动参与者更多是中老年人,围绕这起事故展开的讨论,迅速演化成一场对老年人健身活动甚至生活方式的争议。部分年轻人对这项运动流露出嘲讽乃至厌恶的情绪,而被撞团队的工作人员则坦言“社会上对老年人不够宽容”。一场交通事故,就这样点燃了舆论场中对代际关系持不同立场人群的争论。
被年轻人称之为“暴走”的运动,属于近些年在中国兴起的群众性运动之一。有媒体发现,参加暴走的人,不少是从跳广场舞的老年人转来的,而暴走运动对场地资源的争夺更为激烈:广场舞需要的还只是一片空地,而暴走所需要的则是更为紧张和繁忙的道路,无论走在人流如织的街巷,还是车辆飞驰的马路,都会令安全风险成倍增加。据报道,暴走团普遍排着整齐队列在道路上快步疾走,多是几十人的队伍,主要由中老年人组成,统一着装,挎着腰包式播放器,喊着口号,场面与广场舞一样蔚为壮观,有时甚至无视交通规则。正是这种颇为张扬的形式,让社会各界对这种中老年为主体的运动方式褒贬不一。
广场舞等活动的兴起,与人口步入老龄化、国家倡导全民健康,以及城市管理精细化等趋势相互呼应。广场舞从“全民健身”的时代标杆,一度变成制造噪音的“全民公敌”,现在却成为探索城市秩序的一种“全民样本”,并且逐渐开始有指导意见、有管理办法、有自治规矩。这样的变化说明,冲突和摩擦并不可怕,只要不是动辄上升到不同代际和群体的对立,解决办法其实有很多。广场舞是这样,由此进化而来的暴走也将会这样。抛开年龄背景,其实长跑、滑板、登山等也一样,任何一种有群众基础的运动都不是洪水猛兽,虽然它们都存在与现有秩序相互调适的过程,但总体上都属于群众主动组织健体强身活动的积极变化。
细加分析,广场舞等运动与其他社会群体的冲突,根源主要还不在于文化和代际的隔阂,而在于现实的不完美。以河南洛阳王城公园广场舞抢占篮球场事件为例,不同需求的齿轮擦出火花是因为地儿太小了,而不是代沟两边的人必有一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暂时很难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个客观条件要理解。同时,城市管理者在资源不够的情况下,应该多提供促进共享的方案,比如规划出使用率不高的场地和道路、提出错峰安排方案,同时还要规范参与者特别是促使组织者养成申请、预约、保障安全等习惯。城市规划并不用按照广场舞和暴走的需求来改,因为未来的运动形式必然会趋向多元,参与群体也必然会趋向分散,但灵活有序有效地利用城市空间的时空分配原则需要尽早确立,这不仅能降低安全风险和人群冲突,而且可以管很长时间,属于现代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有位青年学者曾对跳广场舞的大妈很是反感,因为“她们剥夺了我安静看晚霞的权利”。在对这个群体深入调查之后,他却“从未如此这般地对她们有刻骨铭心的情感”。这一代人往往比上一代人接触的新事物更多,但我们要谨慎地定义“先进”或是“文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玩法,年轻人整天捏着手机,就一定更“先进”吗?文明,不能以“先进”的名义去回避人间烟火,更不能将上一代人视为需要卸载的时代重量,否则何谈帮助生活中的人去提高幸福感?动手去改善生活的条件,实现不同人群的和谐共生,比苦恼于如何跨越代沟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