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高全民阅读的品质,是在涵养一种软实力,是在培植一种竞争力。善于博采众人之长、集纳古今之智,国家才能有勃勃生机和不竭动力。作为全国文化中心,首都北京有着营造全民阅读氛围的独特优势和使命责任。引导市民更好体味阅读的快乐,去浸润爱好阅读的城市品格,北京有条件有必要走在前列。
“一个国家养成全民阅读习惯非常重要”,在第22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李克强总理再次为推动全民阅读鼓与呼。我国全民阅读工作已走过11个年头,数据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已从2006年的不到49%提高到2016年的58.8%,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上升为79.9%,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书籍,凝练着人类智慧的结晶,记录着社会发展的脚步,沉淀着古今圣贤的思考。于个人而言,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可以开茅塞、除鄙见,也可得新知、增学问,更能广识见、养性灵。于国家、民族而言,阅读更是涵养精神气质、铸就文化根基、攀登发展高峰的重要途径。古今中外,但凡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的国家无不有着优良的阅读习惯。比如以色列、德国,创新能力常年稳居世界前列,与其酷爱读书的民族性格不无关系。中华文明绵延千年,长期领先于世界,一大原因也在于我们有着崇尚读书的优良传统。不断提高全民阅读的品质,是在涵养一种软实力,是在培植一种竞争力。善于博采众人之长、集纳古今之智,国家才能有勃勃生机和不竭动力。
今天的时代,世界发展与技术革新瞬息万变,近50年来人类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今天的中国,民族复兴处于关键进程,改革任务艰巨,创新发展事业繁重。当此之时,如何于纷繁复杂中拨开迷雾,把握发展先机,占领战略制高点?“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意味着,爱好阅读、善于学习十分重要。古语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实书中更有“治国策”、书中还有“修心诀”。让浓郁的书香充盈全民的精神家园,那些烦恼纠结的迷茫,那些苦思不得的难题,以及历史累积的问题、当代社会的矛盾,都可能获得迎刃而解的智慧。
对于全民阅读,现在可谓迎来了最丰盛的季节。报刊、杂志、书籍等载体,人文社科、科普科幻、时尚娱乐等品类,不胜枚举,特别是电子书、微阅读等迅速加入,大大丰富了阅读选择。然而必须正视的是,随着繁冗信息大量涌入,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阅读似乎陷入了“急、浅、快”的误区。“快餐式”浏览,让“知道分子”多了起来,而“知识分子”却愈发少了。过于追求“功利性”、“应用性”,非但没能实现包学包会、快速提升,反而影响了思考创新能力的培养。固然,阅读有深浅之分,浅阅读也有可取之处,但决不能一直满足于简单愉悦和短暂刺激。“为学之本在思”,读书本质上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洞察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必须经历一轮轮的沉淀思考。如果说浅阅读是“迈入门槛”,那么深阅读就是“登堂入室”。只有真正走进去,我们才可能领略满室风光,找到最需要最珍贵的宝贝。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首都北京有着营造全民阅读氛围的独特优势和使命责任。这里,既拥有历史传承而来的书香沉韵,又活跃着诸多现代文化资源,既拥有许多大而全的综合性图书馆藏,又吸引着一大批小而美的特色书店书摊。引导市民更好体味阅读的快乐,去浸润爱好阅读的城市品格,北京有条件有必要走在前列。目前,第七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已经启动,16区的全民阅读方案已经出炉。多措并举推动全民阅读习惯养成,让爱读书、善读书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必将激活读懂北京、热爱北京、建设北京的力量,必将进一步激发读懂祖国、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豪情。
“书,这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遗言,这是垂老之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这是准备去休息的哨兵向前来接岗的哨兵的命令”。今天,我们这代人、我们这代青年、我们这代哨兵,要站好国家发展关键阶段的这一班岗,必须学会从阅读中获取力量。始终保持对知识与智慧的求索,投入到全民阅读的行动中去,我们一定会为自己、为国家、为未来打开一个又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 汤华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