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论员
言必信,行必果。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也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精辟总结脱贫攻坚有益经验,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一步指明主攻方向、作出重点部署,为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
“计熟事定,举必有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成就举世瞩目。从四梁八柱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到全面摸清农村贫困底数;从去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首超1000亿元,到健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扶贫脱贫工作在实践中形成了“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参与是基础”的宝贵经验。坚持运用这些成功经验,我们就能不断开创扶贫脱贫工作新局面。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后几年,脱贫攻坚面临的大都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任务十分艰巨。能不能啃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的硬骨头,关系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关系决胜全面小康大局,必须横下一条心,激发全力以赴的干劲,形成精准施策的合力,方能攻城拔寨、乘势而进。
脱贫攻坚,必须抓住“精准”牛鼻子。俗话说,害什么病,开什么方。扶贫脱贫,要害在找准“穷根”,方法是靶向治疗。从建档立卡、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实现动态调整,到突出产业扶贫、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实体,核心是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以“精准”提高扶贫措施有效性。无论是组织好易地扶贫搬迁,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还是加大扶贫劳务协作,促进转移就业;无论是落实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政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还是加大财政、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交通水利金融等具体扶贫行动,让更多政策落地落实,只有把“精准”的要求贯穿扶贫脱贫全过程、各环节,才能真正拔掉“穷根”,增强“造血”功能,为摆脱贫困、迈向小康注入源源动力。
脱贫攻坚,务必抓住基层基础这个本。“欲致其高,必丰其基”,既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关心农村干部,充实一线扶贫工作队伍,又要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脱贫工作队”。有志者,事竟成。应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脱贫攻坚,还需把准“实”字这个舵。脱贫工作是硬骨头硬任务,来不得水分、务不得虚功。只有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脱贫成效才能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对于一些地方扶贫脱贫工作中出现的层层加码、形式主义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必须用好问责利器,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开展督查巡查,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严肃问责。同时扎紧制度篱笆,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不给挪用乃至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留下可乘之机。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凝聚扶贫脱贫工作的强大合力,打赢这场决胜全面小康的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