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替”“文替”我们都有所耳闻,但您听说过“会替”吗?日前,某省纪委监察厅网站通报称,在全省、全市深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视频培训会上,某市纪委督查发现有领导干部竟然未经报批,找了“替身”来开会。官员不是演员,哪有找“替身”之理。更何况,此次会议主题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当事干部显然没意识到其中的重要意义,对其进行批评处分理所应当。
开会是传达精神、落实工作、教育动员党员干部的重要手段。必要的会必须开,而且要开好。但现实中也确有另一种情况:为开会而开会,用会议落实会议,干部整天泡在各种质量不高的会上,精神懈怠,态度敷衍。
随着反“四风”持续推进,从中央到地方,精简会议,净化会风,成效斐然。残存的会场怪象,提醒作风建设温度不能降、力度不能减。有事才开会、开会则有效,才能避免开会从“形式”沦为“形式主义”。
实际工作中,开会终究只是推动落实的手段之一。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干事创业,为人民服务,功夫更多要下在“会”外,尤其要常下基层、勤跑一线。那里的事务虽然繁琐,但桩桩件件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那里的工作虽然细碎,但事事处处关系党和国家的方略落实。前些年,北京市曾经对254名年轻局级干部的成长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其中241人具有较为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平均基层工作时间14.1年。“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扎根人民群众、打牢实践基础,是党员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
广大群众是干部成长的伯乐,基层一线是施展才华的舞台。我们所熟知的那些优秀干部、先锋模范,莫不是广接地气、深入实际的,他们留给人们的印象几乎都是在田间地头、厂房车间、场院工地,都是在任务一线、办事现场、百姓中间。信奉“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焦裕禄,调任兰考县后用一年时间跑遍了全县140个大队中的120多个,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最新鲜的调研,才找到了治理盐碱地的办法。比较起来,今天的社会治理任务更加繁重艰巨,更呼唤党员干部少泡会场、多到现场,少听汇报、多摸实情,走出办公室、俯身最一线。曾有领导吐槽自己骑自行车上路的切身感受:一会儿被迫走人行道,一会儿扛车过天桥,一会儿又被交警拦下,这番亲身体验让其对城市规划建设的不合理有了直观认识。这种切实感受,对那些“会虫”干部来说,是决不可能产生的。
老百姓评价党员干部,不看开了多少会,喊了多少口号,根本上要看干了什么实事、出了什么实效。而这,也是我们推进作风建设的重要初衷。进一步改进会风,更积极地走进基层一线,带着真情下去,带着实情回来,带着责任下去,带着任务回来,党员干部定能干出更多实实在在的成绩。(崔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