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评论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当前,中国正处在重大的社会发展变革时代,思想文化和艺术领域应该充分反映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从艺术层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理想信念支撑,是当前文艺工作者的重大使命。

一、艺术理想要表达人民群众的审美诉求

艺术理想要以人民为中心。经典的艺术作品,其中的一个判断标准就在于能否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所感动、所流传。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源泉。艺术理想是人民群众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艺术体验,艺术作品要表达人民群众的心声和审美诉求,弘扬艺术美,并通过对真善美的艺术理想的塑造,反过来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新的生活,开拓新的生活境界。因此,艺术理想要以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为中心,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艺术创造过程中,始终要心怀对人民群众的热爱之情,体验人民群众的生活经历,传承人民群众的审美价值。

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艺术理想,要反对艺术作品单纯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而媚俗甚至庸俗。艺术作品要坚持高雅性,但高雅并不等于“曲高和寡”。真正的艺术作品总是能够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灵,塑造和引领人民群众高尚的艺术审美境界,提升人民群众的艺术鉴赏力。从人民群众的立场出发,艺术才能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

二、艺术理想要扎根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的集合,每个人都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都有内心的冲突和忧伤。真实的人物是千姿百态的,要用心用情了解各种各样的人物,从人民的实践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艺术理想不是空中楼阁,不是少数人的精神玄想,更不是艺术家的主观臆想。艺术作品要扎根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艺术是以感性的方式,通过塑造崇高的价值观从而创造美的形象的社会实践活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需要艺术家们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提升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并进而反过来激励和鼓舞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未来。我们的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历史时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历史时期,这是一个需要思想和艺术并且能够产生思想和艺术的时代。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人民群众在社会活动中创造了无数的成就。艺术家们应该对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迸发的智慧和情感,以艺术的形式展示出来。

三、艺术理想要弘扬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艺术理想总是与具体的时代精神紧密相关的。艺术作品的功能就是塑造和引导时代精神,通过艺术的想象力,弘扬时代的主旋律。艺术来源于生活,却要高于生活,其目的就是要用艺术的理想来表达人们对现实的关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文艺来讲,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一切表现形式都是表达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载体。离开了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再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也是苍白无力的。文艺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以反映时代精神为神圣使命。”可见,艺术作品是有灵魂的,不是“无病呻吟”,艺术作品的真理性也恰恰体现在它所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艺术家不但要有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更需要有价值观的判断力,在其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要始终对所创作的作品内容进行深刻的反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虽然创作不能没有艺术素养和技巧,但最终决定作品分量的是创作者的态度。具体来说,就是创作者以什么样的态度去把握创作对象、提炼创作主题,同时又以什么样的态度把作品展现给社会、呈现给人民。”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 张剑抒

上一篇:人民日报社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下一篇:网络热词中的民意表达值得品味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