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评论员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能源等最基本条件。全面小康,代表更高质量和水平的生活,也意味着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更高要求。学习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我们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突出问题,大力开展污染治理,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海综合整治,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审视人类文明演进历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例子举不胜举。从历史和现实考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成为实现全面小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成为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境界的必由之路。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治理环境污染,抓好生态环境建设,是中央赋予河北的中心任务之一,是实现京津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仍然很重,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已经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扭转这种状况,提高环境质量,是事关全面小康、事关发展全局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这就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绿色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和具体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持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彰显历史担当,需要全新的作为。要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坚持不懈治理环境污染,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实施“蓝天行动”“碧水行动”“净土行动”,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要全面推进生态修复,精准确定生态功能分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严格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要大力促进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积极推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生产方式,建立循环型产业体系,推进生态建设项目产业化,让生态美起来、产业强起来、百姓富起来。要切实完善生态建设体制机制,推动环保工作法治化,探索环境治理市场化,推进严格监管常态化。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建立和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为提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水平提供可靠保障。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涉及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治理的变革,必然要经历破立结合、革故鼎新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把握发展规律,彻底放弃对粗放型增长方式的任何幻想,彻底摆脱“GDP至上”的思维惯性、既得利益的种种羁绊,让绿色发展理念入脑入心、成为自觉。要善于从大局、从长远看问题,保持战略定力和工作韧性,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去产能的决心不能动、目标不能变、力度不能减,下决心抓紧用好国家的政策机遇,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要强化使命担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做好工作,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五位一体、协同推进的合力,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多成果和更大进展。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当务之急,也是百年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秉持生态优先的理念,在绿色发展的大道上一路前行,燕赵大地一定能尽快呈现天蓝、地绿、水秀的美好景象,一定能赢得全面小康、永续发展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