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层声音
关于区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这些干货

  在《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研究在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中,现有区域政策哪些要坚持、哪些应调整。要面向第二个百年目标,作些战略性考虑。”

  这篇主题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文章,信息量非常丰富,笔记君做了梳理,用“3”、“1”、“4”、“6”四个数字提炼了干货。一起学习!

  “3”个方面新情况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区域发展形势是好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总书记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科学概括: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部分区域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等等。

  学习笔记注:

  总的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正是这样的“新情况新问题”,构成了我们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新举措的基本依据。

  

  “1”个总的思路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总的思路,笔记君总结为“1”个总的思路:

  “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学习笔记注: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提纲挈领地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到区域发展来说,就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齐步走”,而是要发挥各地比较优势,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构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

  正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区域协调发展的总思路。

  

  “4”个方面要求

  如何贯彻落实这一思路?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完善空间治理、保障民生底线”的24字要求,笔记君总结为“4”个方面:

  第一,尊重客观规律。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进而带动经济总体效率提升,这是经济规律。要破除资源流动障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并向优势地区集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当然,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要根据资源条件和功能定位合理管控人口规模。

  学习笔记注:

  在现代区域经济格局中,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集聚能力强、空间效率高、规模效应明显,是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第二,发挥比较优势。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要承载更多产业和人口,发挥价值创造作用。生态功能强的地区要得到有效保护,创造更多生态产品。要考虑国家安全因素,增强边疆地区发展能力,使之有一定的人口和经济支撑,以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学习笔记注:

  我国区域间资源禀赋差异非常大,必须根据各地区的条件和特点,进行合理分工,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

  第三,完善空间治理。要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划分政策单元,对重点开发地区、生态脆弱地区、能源资源地区等制定差异化政策,分类精准施策,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开发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

  学习笔记注:

  就像一栋房子要划分客厅、卧室、厨房等不同功能区一样,我国辽阔的国土空间也要进行功能区分,让不同区域承载不同的功能,扬长避短、优化发展。

  第四,保障民生底线。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要完善土地、户籍、转移支付等配套政策,提高城市群承载能力,促进迁移人口稳定落户。促进迁移人口落户要克服形式主义,真抓实干,保证迁得出、落得下。要确保承担安全、生态等战略功能的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学习笔记注: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最终要体现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上。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不能简单看作是缩小国内生产总值和增长速度的差距,而应该是缩小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

  

  “6”个主要举措

  在总的思路的指导下,如何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紧实施有关政策措施。笔记君概括为“6”个主要举措:

  第一,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场。要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消除歧视性、隐蔽性的区域市场壁垒,打破行政性垄断,坚决破除地方保护主义。除中央已有明确政策规定之外,全面放宽城市落户条件,完善配套政策,打破阻碍劳动力流动的不合理壁垒,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要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深化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环保、产业等方面的合作。

  学习笔记注:

  这是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的关键因素。比如,在长三角地区,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地级以上城市就有40多座,如果不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就很难让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一体化发展就会成为空话。

  第二,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对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企业间公平竞争和劳动力自由流动具有重要意义。要在确保2020年省级基金统收统支的基础上,加快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进度,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制度统一和区域间互助共济。

  学习笔记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重大任务。2018年7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当年受益省份受益规模达610亿元,预计2019年受益省份受益规模将达到1600亿元左右。

  第三,改革土地管理制度。要加快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建设用地资源向中心城市和重点城市群倾斜。在国土空间规划、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基本完成的前提下,城乡建设用地供应指标使用应更多由省级政府统筹负责。要使优势地区有更大发展空间。

  学习笔记注:

  从实际情况看,有些地方特别是一些中心城市建设用地不足,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第四,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对节约能源资源、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有10多个省份提出难以完成“十三五”能耗总量指标。这个问题要认真研究,既要尽力而为,又要实事求是。对于能耗强度达标而发展较快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要有适当弹性。

  学习笔记注:

  “十三五”规划要求,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比2015年降低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这项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对节约能源资源、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五,全面建立生态补偿制度。要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形成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良性局面。要健全纵向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森林、草原、湿地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要推广新安江水环境补偿试点经验,鼓励流域上下游之间开展资金、产业、人才等多种补偿。要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在长江流域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学习笔记注:

  重点生态功能区为全国提供着清洁水源、干净大气,经济发达地区受惠于此,理应予以反哺。

  第六,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要完善财政体制,合理确定中央支出占整个支出的比重。要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困难地区提供有效转移支付。基本公共服务要同常住人口建立挂钩机制,由常住地供给。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建设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方便全国范围内人员流动。

  学习笔记注:

  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财政转移支付是重要举措。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困难地区,财政收入相对有限,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相对不足。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对这些地区提供有效转移支付。这也是区域发展“全国一盘棋”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

  在文章最后,习近平总书记特别谈到了“关于推动东北全方位振兴”的问题,指出,“下一步,特别是‘十四五’时期,要有新的战略性举措,推动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

  值得期待!

  更加全面理解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详见:

  习近平: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求是》编辑部:新时代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指导

  来源:求是网

  制作:韩辰 策划:韩辰 李丹华 吴晓迪

  审核:宋维强 监制:马建辉

上一篇:守初心担使命 习近平这些叮嘱要记牢
下一篇:习近平谈全面依法治国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