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飞船和“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使中国人实现上能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的梦想;北斗导航和风云卫星,也让我们拥有了太空中的“千里眼”和“精算师”。这些科技成就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军民融合。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鲜明提出了军民深度融合的时代命题,并将之上升为国家战略,开辟了军民融合式发展新境界,展现出军队开新图强、固本制胜的新气象。
下好科技兴军先手棋
“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下更大气力推动科技兴军,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3月12日下午,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习近平重点就军民融合这样强调。而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四川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也都从不同层面提到军民融合,对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自2013年3月11日,习近平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提出要“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之后,军民融合,就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军队建设的重点领域。
习近平为何对军民融合如此关心?这与他对科技强军的深刻认识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不无关系。
环顾当今世界,军事力量的较量,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创新能力的较量,谁下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占得先机。“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越来越紧,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融合度越来越深。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抓紧推动科技创新和进步。”习近平说。
绘就军民协作路线图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将强国梦和强军梦有机结合,是近年来习近平反复强调的重大课题。比如,2015年3月12日,习近平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10月19日,习近平在参观第二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成果展时,强调军民融合“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
中共十八大以来,一张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促进军民融合的路线图就此展开。2016年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今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
在习近平亲自部署下,军民深度融合新格局也渐次展开: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上线运行,民参军门槛降低,各地开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也进入崭新阶段:北斗导航卫星实现厘米级定位、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三代战机首次在高速公路成功起降、大数据频频应用于国防科技创新、空军与清华大学联手培养飞行员……随着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画出军民融合同心圆
军民深度融合,是军队建设深度融入国家发展的“大棋局”。在这盘棋局中,融什么,怎么融?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排兵布阵、给出答案。
“努力构建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这是习近平为军民融合作出的战略部署和目标设计。习近平还特别提到,要扭住军民融合不放松,善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举国体制优势。
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就需要军民一心,无缝对接,在全国范围画出“同心圆”,形成一体化国家战略。从目前各地军民融合发展情况来看,这种态势正在加速形成。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虽然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军民融合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日新月异的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其融合程度尚浅,融合水平也有待提升。这就需要在军民融合方面,军地合力,军民同心,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将军民深度融合推向更高层次。(卢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