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6年11月15日),是十八届中央领导集体履职4周年的日子,是习近平总书记上任4周年的日子。
这4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进行了一系列新探索新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治国理政迈入新征程新境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这4年,中国社会呈现出崭新的发展样式和进步姿态。如果把中国比作一个人,十八大以来,他的“脑”(理念)、“口”(话语)、“身”(发展)、“脚”(行动)、“气质”(形象)等,都在更新。接受本报访问时,不少专家和民众对这4年,颇为称赞。
这4年,中国面貌为之一新。
治国理政新方略
“五位一体”与“四个全面”相互促进、统筹联动
党的十八大报告着眼发展全局,确定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的构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方面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互促进、统筹联动。
这4年,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分别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进行专项研究并制定文件,形成了治国理政新方略,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顶层设计。
渐次展开、深度推进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和国家具有开创性、战略性的大布局,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图谱。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全面”,关键在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键在于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深化改革,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施政的鲜明特点之一。4年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总共召开了29次会议,通过了184份文件,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
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良政善治的根本途径。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衰。治理一个国家,关键是要有规矩,要有准绳,法律就是最大的规矩、最重要的准绳。要想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长期执政,实现有效的治理,必须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既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也是根本的政治保证。我们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要进行好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必须把党建设好,必须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
形成发展新理念
以新发展理念把握引领新常态
十八大后,党中央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走势中,深度研判我国经济所处的方位、发生的变化,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当前,经济内在系统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正在重构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和增长模式。
要适应这些新变化,必须要用新的发展理念统领全局,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4年,以党中央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决不走老路,摆脱“路径依赖”,着力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着力坚持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更好地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常态,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是当前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的供给侧和需求侧问题都有,但主要是供给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观念的变迁,人们越来越追求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但是国内供给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却没有跟上。从历史经验上看,一个国家的繁荣发展,根本上在于供给侧的改革。三次科技革命,无不是在供给侧实现了创造性破坏和颠覆性创新,市场需求因而被激发。
党中央决定坚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着力抓好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坚定化解过剩产能,妥善处置“僵尸企业”;化解房地产等库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补短板,解决好供给发展不平衡问题,即“三去一降一补”。目前,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取得较明显成效,去库存和降杠杆也取得新进展。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避免中国经济走进死胡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选择。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的供给学派、供给主义并不是一回事。西方供给学派的核心是新自由主义,而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本质紧密相联。
全球治理体系新引领
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十八大后,党中央深刻认识到,中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第二大经济体,与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严重不相符。
这4年,中国致力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尤其是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牵头成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战略性机构,主动承担与我国能力相符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此外,三大战略之一的“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梦的世界意义,即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
这4年,我们高度重视主场外交,举办了APEC会议、G20峰会等,倡导正确义利观,积极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倡导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对美等大国外交上更加积极主动,强调各国协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外交场合,主动阐释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向世界传递中国价值、讲述中国故事,国家软实力明显提升,这构成十八大后中国外交的一个崭新亮点。
可以说,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效能感显著提升,中国为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中国道路得到世界更多国家和人民的理解与尊重,“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政治生态新变化
良好的政治文化正在逐步形成
十八大之后,党中央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充分认识到执政环境和党员结构的新变化,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坚持以上率下,正己正人,着力解决许多党内多年解决不了的问题,推动党风政风好转;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以零容忍的态度强硬反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特别是清除了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等腐败分子,在党内形成震慑作用,向人民宣示腐败面前所谓“铁帽子王”“丹书铁券”的荒谬。
4年努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党内政治生态出现了全面深刻、影响深远的变化。党内正气在上升,政风在好转,进而带动了社风的上扬和民风的改善。
4年来,有近200位高级干部落马,有数以万计的党员干部受到了惩处,人民看到的是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与意志,看到的是党中央在坚守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命题上的责任担当,看到的是党自我革新、自我净化,保持适应性和调适性的政治效能,最终换来了民心,换来了党的形象的好转以及执政威信的提升。
党内政治生态的好转的同时,党内良好的政治文化也在逐步形成。党内政治生态、政治文化相辅相成、联系紧密,政治文化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政治文化是山清水秀政治生态的培育土壤。
4年来,党中央要求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明令禁止在党内搞小圈子、拉关系、当“老好人”,坚决反对“厚黑学”“潜规则”等庸俗政治文化,坚决纠正“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提拔重用了一批作风过硬、原则性强、不怕得罪人的改革派、实干派干部,党内崇尚忠诚坦荡、公道正派、清正廉洁、实干担当的政治文化正在逐步形成。
一个政党、一个体制流行的政治价值、政治态度、政治认知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治理质量。因此,党内流行的政治文化的变化,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国内治理格局新气象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经济格局在深度调整,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机遇空前,挑战亦空前。
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个极具政治学学理色彩的改革目标,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4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充分发挥体制优势,保持国家自主性,不为任何利益集团所绑架,勇于冲破各方面的阻力,实干兴邦,为民谋利。
这4年,新一代领导集体治理中国的绩效非常亮眼。十八大以来,党内成立了若干新的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和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了多个领导小组组长或委员会主席。这是事关全局的一项重大治理体制改革举措。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承担领导职责,领导十几亿人进行现代化,没有一个真正的政治家作为领导核心是难以想象的。尤其是在社会转型及变革的关键时刻,特别需要有一个勇于承担政治责任的领导核心。
这4年的中国治理实践证明,由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担任多个领导小组组长或委员会主席,更好地协调了权力支配和资源配置,更好地达成了改革决策共识,增强了中央决策部署的权威,提高了党的执政效率和治理效能,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军队改革新格局
从顶层设计到执行进入“快车道”
建设一支同中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人民军队,始终是中国的不懈追求。
这首先体现在顶层设计上。
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国家改革战略全局;2015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现场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2015年11月24日至26日,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在京举行,部署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任务。习近平在会上指出,把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指导思想,关键是要抓住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2016年1月,中央军委印发《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国防和军队改革按照蓝图蹄疾步稳地展开。
这同样体现在改革举措的高效落地上。这4年,军队改革成效显著。
总体来说,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总体方案及相关实施方案的指导下,我们相继成立了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把军委机关由4个总部改为1厅、6部、3个委员会、5个直属机构共15个职能部门,把7大军区调整划设为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5大战区,完成海军、空军、火箭军、武警部队机关整编工作。
这4年,我们在改革总目标中,提出要牢牢把握“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原则,以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为重点,协调推进规模结构、政策制度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改革。
如今,新格局已然形成。(张广昭 陈振凯 刘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