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言人,需要哪些“新技能”?——“中国新闻发言人论坛”侧记
新华社记者郭敬丹、涂一帆、杨依然
有力度、有温度;讲逻辑,讲故事……新形势下的新闻发言人,还有哪些新方法、新目标,需要哪些新技能?5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新闻发言人论坛”分论坛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闻发言人带着一线经验,与专家学者展开观点碰撞。
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郭卫民指出,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将政策解读、传播到各行各业,搭建党和政府沟通的桥梁,需要新闻发言人推动;适应国内、国际新形势,加强中国形象的对外传播,也需要新闻发言人贡献力量。“我们的新闻发言人就是要把新闻发布当做事业来做。”郭卫民说。
与会专家表示,做好新闻发布工作,议题设置能力是关键。“议题设置的基础就是信息的公开发布。”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颜江瑛认为,这要贯穿到每个部门每天的日常工作中,与权力运行、政务、服务的全过程相结合。
“信息发布的形式,要有力度,还要有温度。既要拿出新闻稿,还要做好政策解读,注意信息的‘通俗性’,做好科普。”新媒体环境下,颜江瑛认为,要克服新闻发布的“公文病”、舆情回应的“拖延病”、各部门之间信息不畅造成的“梗阻病”,以及因发言人媒体素养不够而体现出的“营养不良病”。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周庆安表示,主动设置议题,要重视“权威”“故事”“逻辑”和“参与”。“主动设置议题背后是提升新闻发布效率,要用重大议题来进入公众的视野,用故事性的叙事吸引公众的关注,用议题发展变化过程的联系来体现逻辑性,并以受众为导向,让公众参与到议题设置的过程中去。”周庆安说。
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发言人应该做什么?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认为,以新闻发布为主要形式的舆论宣传与引导,是突发事件处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突发事件能否稳妥顺利处置的关键环节。“很重要的一点是,新闻发言人要找准新闻的锐度和温度,用真情实感去引导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