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纷纷向孩子们打开大门,这些标志性的城市文化场馆,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孩子叛逆,难以沟通?“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园”为孩子健康成长护航。经济不好,没有电脑?社区电子阅览室让孩子上网无忧……
如今,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不再是城市孩子的“专利”。在乡村学校少年宫,一张张彩纸在手中变成活灵活现的“十二生肖”,一个个音符经过巧手弹奏演绎出优美的旋律……从绘画、经典诵读、书法到舞蹈、剪纸、乐器,都走进了乡村孩子们的世界。
近年来,我市通过创新形式载体、拓展实践空间、营造洁净天空,打造出一大批品牌活动,将家庭、学校和社会编织成一张无缝隙的网络,用爱心陪伴,积极引导全市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
于道德教育中注入“时代元素”,为孩子树立成长“精神坐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如今,步入廊坊的很多中小学校,都能听到这样的琅琅诵读声。
廊坊市第八高级中学校长徐永辉认为,经典国学蕴含着许多正能量,可以让孩子们感受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引导他们培养更高尚的思想品德。“开展经典诵读后,孩子们争做有道德的人,精神状态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更懂得感恩,也更乐观向上了。”
“时代在前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内容和形式都需要革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梁雪梅介绍,除了经典诵读,我市近年来积极开展“网上祭英烈”、“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等网上签名寄语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未成年人的爱党爱国情感,涵养了未成年人的道德情操,最大限度凝聚了网络正能量,弘扬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孩子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文明教育要从小抓起。”市文明办从2011年开始,连续6年以“做有道德的人”为主线,以“中国梦”为统揽,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了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在实践体验和潜移默化中树立志向、学会感恩、热爱生活。
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为主题,组织未成年人参与“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各地创编优秀“节日小报”,刊登优秀主题作文1万余篇;组织全市246所中小学20余万名中小学生,广泛开展“未成年人读经典活动”;以庆祝建党95周年为契机,组织全市中小学校开展“童心向党”歌咏活动;全市90%以上中小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学雷锋活动,争当“城市小义工”、“文明小使者”蔚然成风……
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一场历时3个月的“弘扬孝道·学会感恩——书写献给长辈的祝福”活动,在全市800多所小学、34万小学生中深入开展,共评选出“最美祝福语”创作者15名、“最佳祝福语”创作者9000名,“最佳班级”1800个,培养了广大未成年人的正确价值取向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015年,在河北省文明办组织开展的“争做五星追梦少年”评选活动中,我市的张若珩、王艺婷、宋嘉齐等7名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未成年人道德先进典型,被授予“河北省五星追梦少年”。
……
通过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成为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日益得到全市未成年人的普遍认同、主动追求和自觉践行。
打造特色品牌搭建多彩舞台,为“幼苗”健康成长培育一方沃土
9月4日下午,大厂回族自治县第二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舞蹈室内,一群可爱的女孩伴着明快的旋律,快乐地起舞,今年11岁的小梓萱跳得格外投入。“我喜欢跳舞。”小梓萱告诉记者,由于家在农村,经济条件不允许,直到学校建起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她才圆了自己的舞蹈梦。
免费为农村未成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技能培训和经典诵读等活动,是廊坊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一以贯之的宗旨。目前,我市共建成各类乡村学校少年宫49所,力争所有乡镇全覆盖,实现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读养德。
近年来,我市加快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步伐,中小学生参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阵地不断拓宽。全市社区不断加大未成年人文体活动中心、社区家长学校建设力度,此外,我市还斥资2000万元打造新烈士陵园,市博物馆、市图书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并实现向未成年人参观免费开放。
与此同时,我市着力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网络日趋完善。
2015年以来,我市加快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设置小学至高中德育活动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德育课程不断加强,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根植校园;启动实施了“十校百佳”评选活动,市管道局中学第三附属小学等10所学校被评为“德育十佳学校”,市第十四小学等5所学校被评为“德育优秀学校”……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全社会的关爱与呵护。市文明办发出了《致全市中小学生及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号召全市未成年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争当形象大使,争做文明标兵。市公安交警支队开展“千警百校护卫天使行动”,38名交通女民警组成了“女子护学岗”,在学生上下学的高峰时段对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进行疏导,保障学生的交通安全……
今年以来,正在全市开展的“文明校园创建立德行动”和“文明家庭创建示范行动”,培育出一大批作用大、影响广、效果好的品牌项目,实现了学校、家庭、社会“德育链条”的无缝对接,成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
在协调联动中营造“洁净天空”,为孩子们撑起绿色“保护伞”
明亮整洁的团体辅导室、私密温馨的面询室、轻松快乐的沙盘游戏室……这是近日,记者在位于广阳区的“廊坊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弘源心理工作室看到的情景,每一间专用教室都根据不同功能,经过精心布置,美观、舒适,步入其中,感觉心灵自然沉静下来。
目前,廊坊市区共有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2所,服务内容主要包括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学习(考试)状态调整、亲子教育、人际关系、心理测验等,开启了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征程。而这只是市文明办、市教育局等部门协调联动,努力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洁净天空的简单缩影。
文化和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未成年人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营造有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据梁雪梅介绍,我市每年开展网吧、网络、荧屏声频、出版物市场和校园周边5个专项整治,减少社会丑恶现象和低俗文化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充分发挥志愿者组织的作用,加强对网络、网吧、文化市场、校园周边环境和各种媒体的监管,及时发现和查处违规违法行为。
与此同时,廊坊日报社、廊坊广播电视台等新闻部门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大力弘扬崇德向善,拿出重要版面和重要时段刊播未成年人公益广告;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积极参与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针对困难家庭和留守儿童,开展富有特色的“爱心系列”帮扶活动……
“以好的环境引导孩子,用好的作品影响孩子。”通过大力支持优秀少儿文化精品创作,推出了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的精品力作:由市文明办选送的相声节目《五十个子》入选2015年度中国未成年人网络春晚童趣篇,并被授予“最具创意奖”,成为我省唯一入选并获奖的作品;组织编印了《童心·童梦2016年廊坊市未成年人诗文书画优秀作品集》、《童心·童趣2016年廊坊市优秀童谣作品集》;廊坊文明网设立了全市乡村学校少年宫网络展厅;三河市茗卡通动漫设计制作公司制作的动漫《手机少年》成功申报“国家动漫品牌”,“萌地球”动漫项目成功申报“国家动漫项目”……
和风抚心扉,细雨润无声。一个多彩的健康成长乐园正在我市形成,众多未成年人正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