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廊坊坚定不移走在全省前列系列述评之二

山顶千门次第开
——廊坊坚定不移走在全省前列系列述评之二
本报记者 郭伟

一座砥砺奋进的城市,总是在追求自己的春华秋实。

一幅波澜壮阔的蓝图,成就于不辱使命的智慧勇气。

跻身协同发展中部核心功能区,廊坊能够在更高更广的平台上,参与区域功能重构、世界城市群建设和重大生产力布局调整,极大拓展了发展空间,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北京新机场加快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快速推进,我省吹响建设创新型河北的号角,廊坊作为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市,迎来了升级发展的更大空间和可能。

良好的发展机遇、优越的基础条件、坚实的综合实力,以及所处的历史方位,都要求廊坊有更大担当、更大作为。

省委、省政府对廊坊发展寄予厚望,要求廊坊在全省率先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努力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生态建设、维护稳定走在全省前列。

殷殷期待,赋予廊坊重大责任使命;谆谆嘱托,汇聚廊坊率先发展正能量。

这既是衔接既往发展思路的最新要求,也是对廊坊发展基础和全省地位的充分肯定,标志着新时期廊坊未来发展战略路径渐趋成型。

掌握加减乘除辩证法,赢得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知家底,才能明方向、定举措、赢未来。

从摸石过河到奋起直追,从赶上时代到走在前列,建市27年来,廊坊完成了“小廊坊、大作为”的华丽蜕变,为实现“四个走在全省前列”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提供了充分可能。

特别是近年来,廊坊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确定了“绿色、高端、率先、和谐”发展定位,努力打造“四大城市名片”,筑起廊坊接续跨越的九层之台。

——做加法,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十二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1351亿元增至2015年的2401.9亿元,全部财政收入从195.4亿元增至481.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05.9亿元增至303.4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9.4%、19.8%和23.4%,均高于全省同期的8.5%、10.9%和14.7%。

同时,廊坊经济转型升级迈上重要台阶。三次产业比例由“十一五”末的11.6:53.6:34.8调整为8.6:44.3:47.1,产业结构首次实现“三二一”格局,服务业真正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做减法,除旧纳新不破不立。

钢铁行业去产能是廊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也是我市转换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必然选择。

以断尾求生的勇气,我市研究制定31条具体措施,出台《2016年钢铁产能压减工作方案》,全力完成今年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压减炼铁产能156万吨、炼钢产能72万吨任务要求。

——做乘法,创新潜能持续释放。

推进“两区、一带、三基地”建设、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触发科技成果转化“核裂变”;坚持走京津研发、廊坊孵化转化路径,积极融入协同创新共同体……创新驱动鼓起了梦想的风帆,打开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回望“十二五”,廊坊省级以上高新区达到6家,聚集企业5700多家,主营业务收入1668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数量均居全省前列,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3.9%,高于全省约8个百分点。

——做除法,真正做到生态立市。

开展“蓝天行动”“月清百污”等专项行动,实施“两年攻坚战、造林一百万”等工程,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国10条”和“省50条”……蓝天绿水、森林湿地,上下同心、破解难题。

在香河,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的“名片”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在永清,生态环境已成为旅游产业的坚实基础;在固安,生态建设成为创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有力推手;在文安,绿色发展带动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立……

绿色崛起,正转化为新的竞争优势,开创廊坊永续发展、全省争先的美好未来。

固本强基发展添后劲,构筑廊坊经济跨越腾飞新跑道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基。

如果把国民经济看作人体,基础设施则是人体的生理系统,交通犹如人体的脉络,电力就像是血液循环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说,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毋庸置疑,廊坊要想在新一轮大发展中当先锋、做表率、挑重担,必须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这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全面增强承载能力、把握协同发展重大机遇的必然要求。

正如市委书记冯韶慧所言,要坚决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高标准创建文明城市,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着眼长远,把全面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作为推动“四个发展”、实现“四个走在全省前列”奋斗目标的基本支撑,廊坊基础设施建设强劲发力,实现重大突破。

看交通,互联互通取得有效进展。初步确定京津冀城际铁路联络线(S6)线路和动车所设置方案,北京新机场外围综合交通项目加快建设,潮白河大桥施工量完成过半;市区公交车京津冀“一卡通”升级改造通过验收,廊坊“一卡通”公司正式成立。

看城区,综合承载力不断提升。启动六大系列40项基础设施工程,实施外环路西南环线延伸、永兴路南延等道路建设,推进丹凤公园、步行街改造、环城水系等市政工程。主城区已拥有18家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业设施、近20座商务商贸楼宇,热点区域基本实现WiFi全覆盖。

看县城,县域经济实现增比进位。实施46项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蒙西—天津南特高压、廊南500kv变电站等电力设施工程稳步推进。今年上半年五个县(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入全省前20强。

看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加快。高标准建设一批安全饮水、村庄绿化、街道硬化工程,推进853个重点村的基础设施维护和环境卫生改善。

加速推进的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了经济腾飞新跑道,为廊坊在全省扮演好挑大梁、担重任的角色带来了宝贵机遇、注入了强大动力。

民生投入百姓收红利,各项社会事业和谐进步大繁荣

“四个走在全省前列”,不是一个单一的发展目标,不是对发展数字的简单追求,而是统摄廊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战略目标,是对廊坊发展质量效益的高标准与严要求,是对全市450万人民热切期盼给出的坚定回应。

只有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将发展理念、发展手段融入各项社会事业,才能让全市人民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增加消费、扩大内需,形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而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为实现“走在全省前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十三五”首个年头已过半,一张亮眼的“民生答卷”彰显惠民情怀: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8%,同比增长38.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达到17600元和7600元,保持全省第1位和第2位。

倾听民之意、化解民之困、改善民之基,当共享发展书写在新的年轮,八大民生工程的深入实施,令各项民生指标迎来“更上层楼”的新高度。

——教育事业愈发兴旺。“全面改薄”校舍建设项目已开工学校24所,开工面积8716平方米;明确市城区7所中小学和4所幼儿园建设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总投资4.5亿元。

——文化服务基层延伸。8月2日从市文广新局传来喜讯,廊坊以中部城市评审总分第一的成绩顺利通过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对照“国标”,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将再上新台阶。

——体育事业生气勃勃。里约奥运开幕在即,廊坊人民静待精彩:中国女篮奥运12人名单中,由市体校培养输送的女篮国手赵志芳赫然在列,这是廊坊籍运动员首次登上奥运殿堂,是全市竞技体育提升和全民健身运动全面普及的生动体现。

——卫生面貌焕然一新。全市8个县(市)、19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部推行“631”补偿机制,进一步降低药品、器械、耗材等费用。截至目前,试点医院药费降低总计1.15亿元。

……

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廊坊面临的战略机遇前所未有,为全方位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聚集国内外先进要素提供了现实机遇。

全省经济发展大局中,省委、省政府对廊坊高看一眼、厚爱一层,要求廊坊以自身突破带动全省繁荣,以自身崛起助推全省发展。

全市各项事业发展过程中,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愿望异常强烈,干事创业的激情空前高涨。

可以说,实现“四个走在全省前列”奋斗目标,廊坊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心向往之,行必能至。

要把“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融入到新的时代背景下去理解,用面向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的开放眼光,科学定位廊坊发展大计。

要把“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融入到经济发展大局中去把握,用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的开放胸襟,积极谋划廊坊各项工作。

要把“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融入到廊坊发展现状中去思考,以正视现实的勇气和激流勇进的行动,全力推进廊坊加快发展。

在众望期盼之时,我们坚信:明日廊坊,必将描绘出更加瑰丽画卷!


 

上一篇:市委召开2016年第21次常委会议
下一篇: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