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下届政府的对外政策
美国大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下任总统虽未最终确定,但智库专家相继就新总统应当及可能采取的外交政策发表了看法。
总体来看,美国智库注重强调如何维护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及相应的政策选择。有智库学者指出,维持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曾经是美国政治中无可争辩的真理,但在本次大选中受到了多位竞选人的攻击。在国内层面,下届美国总统面临的巨大难题是恢复公众和国会对美国全球领导权的支持。在国际层面,维持美印之间强有力的战略伙伴关系对美国的全球领导权至关重要,两国的紧密合作不应仅限于某一个党派主政时期的某一届政府。
为消除各国对美国世界领导力产生的疑虑及应对美国政府公信力下降等问题,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发布的《对下一任美国政府的基础性建议》就建立有效的国家安全结构提出了七点建议:恰当界定国安委的使命、审慎任命国家安全顾问、适度清减国安人员规模、指派战略规划专员、起用跨部门团队及专案小组、充分协调法律意见、着手为过渡时期做准备。报告还总结道,成功的外交政策不能一蹴而就,千里之行始于这些基础性的步伐。
学者们还对下一届美国总统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评估,认为相对于中东和欧洲,亚太方向上的朝核问题和南海问题则更为紧迫。下届政府在东南亚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南海安全问题、反恐、政治暴力与跨国犯罪等。为确保美国对东南亚再平衡的顺利实施,下任美国总统需:扩大美国与其东南亚贸易伙伴之间的经贸合作;确保投入足够安全资源,实施再平衡;制定并实施连贯的海上战略;保持积极介入;平衡美国对华政策;传播美国价值观;强化反恐合作。
长期以来,美国的同盟体系既受追捧,又受质疑。有智库学者认为,许多美国的盟友把安保的包袱甩给了美国,而美国的安保支持正在将其盟友变成依赖者,使这个世界充满了“搭便车者”,美国应考虑抛弃包袱而非再寄希望于让盟国分担安保责任。与上述观点相反,也有学者从美日同盟的结构和动力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美国的再平衡政策与日本军事正常化进程,为两国同盟的强化提供了动力,且两国国内亦对强化同盟形成了广泛共识。因此,美方应尽快适应日本在美日同盟关系中更为积极的趋势。
美国国内在中东政策上也存在分歧。6月17日,51名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员签署了一份“异议备忘录”,称奥巴马政府的叙利亚政策正走向失败、需要调整,并敦促美国对巴沙尔政权实施军事打击,尽快结束长达5年的叙利亚战争。有不少学者认为,这个意见不太可能对奥巴马政府产生重大影响,这份“异议”只是美国关注局部问题的一个翻版,未来的美国政府需要制定一套包括特定力量使用与具体行动规划在内的处理“伊斯兰国”、叙利亚和伊拉克等问题的全局性战略与方法,不能仅将其停留在观念与辞令上。
英国退欧
英国退欧公投结果已经出炉,退欧派获胜。各方对此评论不一,据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透露,奥巴马在跟卡梅伦交流时以“不愉快的经历”来评价这次公投的结果,而英国独立党党首法拉奇(时任)在庆祝时表示6月23日应成为英国的“独立日”。
总体来看,随着退欧结果的公布,英国国内分化将持续下去,欧盟实力将遭到削弱,同时西方的凝聚力也会大幅下降。在国家层面,多数观点认为俄罗斯将成为英国退欧的最大受益者,它意味着长达三十年的西方愈加稳固而东方愈加分裂的趋势将得以逆转。尽管长期来看,俄罗斯仍被许多国内和国际问题所困扰,但短期内西方与俄罗斯之间力量平衡的变化令人不安。也有学者认为,虽然俄罗斯乐见欧盟陷入这样一种窘境,但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希望欧盟四分五裂。俄罗斯魂牵梦绕的外交理想之一是像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那样单独与每个欧洲国家建立关系,英国退欧使这个梦想变得并非遥不可及。
也有观点认为,从更广泛的地缘战略角度来看,中国是英国退欧的大赢家。一段时间以内,欧美的注意力将被这场危机所吸引,此时中国会在南海问题上获得更多的操作空间,并可就市场经济地位和投资协定等难题对欧洲国家进行逐个击破。
退欧对英国本身的影响也至关重大,有不少智库专家认为,英国内部在退欧问题上产生了诸多分歧,这些分歧遍布保守党内部、不同年龄段的民众之间、城乡之间、苏格兰及北爱尔兰与英格兰及威尔士之间。因此,除了备受削弱的国际政治经济影响力外,退欧后的英国还将面临可能到来的领土分裂。
关于欧洲一体化,有智库学者认为,由于英国是反对“更紧密联盟”的一大力量,英国退欧为欧洲一体化扫清了巨大障碍。然而,也有学者认为这种想法过于乐观。首先,英国不是唯一反对一体化进程的国家。其次,在疑欧派势力增强的背景下,由退欧造成的政治经济冲击力更有可能促使联盟进一步解体。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忽视退欧者的“狂欢”。有智库学者认为,此次公投象征着英国成功挣脱欧盟这一庞大的超国家实体对单个民族国家主权与自由的限制。退欧对英美两国各有好处,美国应借机扩大两国间的自由贸易。退欧后的英国将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强势的角色,这对美国和北约来说都是利好消息。英国退欧不代表其将停止与欧洲的贸易往来,也不会对英国经济造成严重后果。
当然,英国仍然有机会继续维持自身的国际地位,有智库学者建议,英国应继续通过联合国、北约或其他渠道参与维护国际稳定,并向其他大国表明本国的国际立场和承诺不变。
俄罗斯与东西方的关系
两年前,乌克兰危机导致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恶化,加速了俄“重返亚洲”战略的实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西方制裁之后,俄罗斯向东方寻求支持与发展的努力。两年来,俄罗斯“重返亚洲”的效果与前景、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等成为智库专家讨论的热点。
有智库学者认为,俄罗斯“重返亚洲”成效显著,但也有学者持不同的看法。虽然俄罗斯国内对与亚洲国家开展经贸合作表现出普遍乐观的态度,但其实2015年俄罗斯与中国、韩国、日本的贸易额均大幅下滑。需要注意的是,亚洲的私营资本认为投资俄罗斯的风险多于机会。俄罗斯精英已有多年未将亚洲放在优先位置,如今亚洲政商界对俄罗斯“重返亚洲”能有如此冷静的反应并不难料。
学者们对俄罗斯“重返亚洲”的过程中与亚洲国家产生利益冲突的担忧同样存在。针对俄罗斯“重返亚洲”存在的问题,有智库学者建议,需避免过度关注中国及完全以双边关系的形式处理与该地区国家之间的关系。同时,俄罗斯亚洲战略的主要目标不应当放在扩展政治影响力上,而应找准其在地区经济秩序中的最佳定位。随着欧亚大陆内部的联系变得逐渐紧密起来,俄罗斯的外交战略也需要更加强调完整性和协调性。
相对于俄罗斯与东方的关系,俄罗斯与西方关系似乎更为特殊和复杂。有智库学者认为疏离双方关系的主要因素是两者在观念、战略文化、规范与价值观、利益等方面的巨大冲突。反思25年来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西方对俄应采取如下措施:影响和接触俄罗斯民众而非俄政府;办好欧盟内部的事,增强欧盟的韧性;以及支持东部伙伴实现民主转型,创造良好的先例。也有学者认为,西方的政策制定者不应对以下情况抱有幻想,即增强前线国家的防御和威慑能力可对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的僵局起到稳定作用,因为上述举动可能会招致俄方大规模的军事反应。
到底俄罗斯需要什么样的欧盟?有智库学者认为,实际上俄方需要一个强大的欧盟为欧洲安全共同努力,并在中东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只有强大稳固的欧盟才能成为俄罗斯可靠的能源进口者,最重要的是,只有欧盟强大到成为全球权力的一个中心才能给国际社会带来整体上的平衡,才能有助于制止世界的分化趋势。也有反对观点认为,强大的欧盟对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更具吸引力,也更易于采取积极进取的东方政策。
目前来看,这些争论会继续存在下去。展望未来的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有智库学者建议双方应超越“选择性接触”,把问题聚焦在有共同利益的重要领域。当然,没有信任的双边关系不可能长久,而比信任更值得被强调的是建立在对彼此意图、关切及期望等基础上的可预测性。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既有双方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对方政策的可预测性的原因,又有彼此经常拒绝来自对方的建议以及很少达成相互都可接受的妥协的因素。在可预见的未来,长期敌对仍会是欧洲——大西洋安全秩序的重要特征。解决僵局的最终手段是政治而非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