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刘媛在廊坊市八届人大七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刘媛在廊坊市八届人大七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2024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廊坊承压奋进、向上突围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解放思想、奋发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我们坚持“三全一上”抓招商、上项目,经济发展企稳向好。迈开两条腿、对接各部委,深入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地区上门招商,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1224个,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27家,全省考核均居前列。落实“两重”“两新”政策,获批增发国债项目资金192.4亿元、规模全省第二。400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完成率140%。实施高质量发展“1+16”专项行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数保持全省前列。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8%,进出口总值增长17.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4%,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全省第一。

       我们聚焦“一号工程”争先机、抢赛道,主导产业势头强劲。加快建设世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全国第二个跨境电商“三中心”正式运营,全国第一家国际现代商贸物流学院挂牌招生,前三季度,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4.2%,物流成本低于全国0.8、全省1.5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业营收突破700亿元、增长15%,规模全省第二。算力产业聚数成势,城市算力分指数全国第一,全省唯一省级算力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成运行。

       我们围绕“两大展会”搭平台、聚资源,城市磁场越来越强。廊洽会办会模式、嘉宾层次、活动实效超越往届。省旅发大会打造十大文旅场景、九大观摩项目,“国际肉饼争霸赛”强势出圈,“与辉同行”引爆廊坊。全年举办会展活动76场、增长130%,获评全国优秀会展城市。

       我们突出“品牌塑造”抓爆点、聚人气,消费潜力深度释放。推动文商体旅健融合发展,举办促消费活动2000余场,“廊洽时光”、香河“香居”消费品牌深入人心,“只有红楼梦”持续火爆。上线运营“永不落幕的廊洽会”,推出房源超市、廊坊雅居APP。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发放补贴9.65亿元,拉动消费65.8亿元。

       我们用心“走访解促”破难题、优服务,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畅通政企直通车、12345热线等渠道,走访企业13.1万家、解决问题6600多个。实施市场、政务、要素、法治、信用环境提升工程,“双盲”评审全面推行,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127个项目拿地即开工。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全国第四、全省第一,营商环境考核跃升全省第二,资本市场企业上市考核全省第一。

       回首2024年,我们推动各项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一)协同发展实现新突破。通北示范区加快建设。理事会、执委会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制度创新、产业图谱绘制、通勤效率提升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与通州区共办项目推介会,北三县签约合作项目和事项62个、意向投资245.9亿元。临空经济区提速发展。配合开展体制机制研究,联合发布一体化发展白皮书;推动6项北京优势政策延伸应用;蓝帆脑科学、中国邮政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联动雄安更加紧密。智慧商贸物流应用等11个场景纳入雄安未来城市场景建设清单。“通武廊”合作不断拓展。教育、医疗、生态、科创等领域合作深度推进,更多事项纳入“区域通办”。重点领域协作持续深化。厂通路、105国道京冀段、327省道通车运行,怀兴城际铁路廊兴段建成投运,京雄机场快线(R1线)、北京地铁22号线河北段加快建设。环京县(市、区)新增产业禁限目录优化调整。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全省第三。

       (二)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五大重点产业蓄能起势,全国首家空天信息县域应用创新基地揭牌成立,长盛科技高性能碳纤维应用于C919国产大飞机,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启动建设,国寿健康和中信廊坊两支银发产业基金启动设立、京津在廊养老人数突破12万人。21个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营收3300亿元。新增“小升规”企业121家,新增“领跑者”企业14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智改数转深入推进。实施“百项技改、千企升级”行动,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87.9%、46.1%。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34家,新增国家绿色数据中心2家。被评为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创新动力明显增强。新认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064家,新增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家。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平均分连续六年保持全省第一。

       (三)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重点领域改革蹄疾步稳。争取国家级试点17项、省级试点50项。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省评估获得满分,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圆满完成,获批首贷续贷服务中心试点11家。开放平台提能升级。深化廊坊开发区、燕郊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广阳经开区调区方案获省批复。廊坊自贸片区打通113个国家进出口通道,制度创新成果入选国家案例汇编数量全国第一。大兴机场综保区二期封关验收,廊坊自贸片区、廊坊综保区进出口额分别增长242.3%、90.9%。外向型经济势头向好。新增外资企业51家、外贸企业185家。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25.2亿元、增长123%。

       (四)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城市品质稳步提升。实施市容、社区等五大整治提升行动,启动城市更新规划编制,改造老旧小区49个,建成棚改安置房2446套。建成全国首批、省内首个国产化架构市级政务云平台,上线“幸福廊坊”APP,390余项便民服务实现掌上办理、数量全省最多。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建设高标准农田36.7万亩,粮食总产增长8.2%。建设农业项目124个。改造农村户厕6978座,改建农村公路458公里,创建和美乡村120个。生态环境有效改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7.4%,PM2.5等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同比全部下降,优良天数增加22天。9个国控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Ⅳ类标准,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营造林15万亩,绿美廊坊成色越来越足。

       (五)群众生活迈上新台阶。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85%以上财力用于民生支出,21项民生工程圆满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97万人,低保、特困等社会救助标准保持全省领先,人均预期寿命全省第一。40443套“保交楼”住房全部交付。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公服水平进一步提升。“教育十条”成效显现,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5所,补充在编教师2110名。市医院、中心血站、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稳步推进,北京康复医院、潞河医院、安贞医院与我市医疗机构深度合作,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廊坊院区开诊运营。文体事业进一步繁荣。新增文化场馆10.5万平米,开展文化活动3000余场,举办体育赛事700多项,加强“燕京八绝”等保护传承,廊坊非遗正在活起来、火起来。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妥善处置“3·13”燕郊燃气爆燃事故,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统筹做好食品药品安全、信访维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底线工作。

       (六)政府建设展现新形象。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满意率均为100%。

       2025年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坚定不移推进“三全一上”,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认真落实国家宏观政策,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左右。

       做好今年工作,重点抓好八个方面:

       (一)坚定不移夯实发展根基,在稳定经济增长上求突破

       落实更加积极的政策。抢抓国家政策窗口期,推动稳楼市、增投资、促消费等政策落地。加强培训辅导,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快享。

       扩大更有效益的投资。加强“两重”“十五五”重大项目谋划,争取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谋划实施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000个以上,列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不少于450个。加强财政与金融配合,落实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

       引进更高质量的项目。瞄准头部企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强化基金招商、算力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突出产业链招商、国际化招商。

       挖掘更具潜力的消费。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落实“两新”政策,加快招引知名商超连锁、商业综合体,打造多中心商圈。拓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培育一批龙头电商、直播平台。构建更多文商体旅健多业态融合消费新场景、新地标,办好廊坊国际年货节、“国际肉饼争霸赛”等活动,打造京津消费重要目的地。

       (二)坚定不移推进协同发展,在走在全省前列上求突破

       推动重点区域协同合作。加快通北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执委会作用,推动“一方案三清单”任务落地实施,扎实推进统一标准、资质资格互认等工作。高标准完成产业链图谱编制。强化北三县内部协调联动。加快临空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际航空商贸物流港,导入更多国内外头部物流企业,推动国际物流实现新突破。强化全域临空理念,带动中部县区、辐射廊坊全域。加快南部县(市)与雄安新区联动发展。深度参与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建设,提升13个外围制造基地配套能力,构建衔接紧密、错位融合的产业格局。加快“通武廊”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推进制度创新,实现更多服务事项“区域通办”,探索数据资源流动共享。

       推动重点领域对接协作。织密同城交通网。保障京雄机场快线(R1线)建设,力争北京地铁22号线河北段主体完工,动态优化“定制快巴”、跨省公交线路,推进跨界道路规划建设,深化京津雄廊交通一体化。提升产业融合度。聚焦京津冀“六链五群”产业图谱,加强产业配套和服务保障。加快建设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构建与顺义、武清“一链同产”体系。谋划建设“通武廊”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区。做优公服共享圈。深化协作办医、合作办学。探索推进与京津社保卡跨省通用、一卡多用。

       推动重点事项落地实施。争取优势政策。聚焦赋能通北示范区、临空经济区建设,力促北京“两区”等政策向我市延伸。争列国家试点。发挥银发基金带动作用,实施环京协同养老工程,支持三河争创国家(京津冀)银发经济示范区。畅通进京通道。加快推动临空经济区5座进京检查站规划建设;继续推进北三县社会治安与北京同质同标。

       (三)坚定不移做强实体经济,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求突破

       突出主导产业引领。聚焦打造世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加快推进临空区“空高”联运、主城区“空铁公海邮”、永清“空铁公海”三大多式联运基地建设,争列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探索建设商贸物流AI大模型,打造更多智慧物流应用场景;做强全球跨境电商“三中心”;实施“物流+”战略,培优育强供应链物流、航空物流、冷链物流、低空物流,打造“物流之城、供应链之都”。聚焦建设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培育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新型显示、软件服务、行业电子、光纤惯导5大产业矩阵,推动第六代AMOLED生产线升级、建华高科等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实施“算力+”“人工智能+”“数据要素×”行动,探索打造世界级“智谷”。

       育强五大重点产业。实施制造强市战略,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工业母机、应急装备;举办京津冀机器人大赛,打造更多“机器人+”应用场景。生物医药产业,大力发展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药、化药、现代中药、医药服务业。航空航天产业,支持临空经济区、廊坊开发区、三河、固安、安次打造航空航天产业集聚区。文旅康养产业,丰富文化、康养、戏剧、研学等旅游场景,打响“京畿福地·康养廊坊”品牌。食品和现代农业产业,支持霸州、三河、大厂、固安等地发展特色食品产业,实施重点农业项目60个以上。

       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实施专精特新种子企业、产业集群“领跑者”培育行动。探索“跨境电商+海外仓+产业集群”模式,为“廊货”出海提供更大助力。绘制发展图谱,完善产业生态,通过强龙头带动壮龙身,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围绕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生命健康、未来显示、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快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引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抢占产业发展先机。加快发展低空经济,培育拓展物流、应急、救援、文旅、农林、监测等应用场景,打造京津冀地区低空经济发展新高地。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聚力成果转化。探索制定驻廊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政策,用好中科院“四所”、清华河北研究院廊坊“两基地”等创新资源,促进创新成果在廊首发首试和产业化。聚力平台提升。加快10家市级中试熟化基地建设,培育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组建工业设计创新联盟,打造全市工业设计创新平台。聚力梯度培育。大力引育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领军企业。统筹用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聚力协同创新。深度对接京津创新资源,加快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中心建设,扩大“京津研发、廊坊孵化转化产业化”成效。聚力人才引育。实施“廊才工程”,宣传落实廊坊“人才十条”、企业“人才六条”。

       (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在增强动力活力上求突破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争取落地一批国家试点,争创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完善招投标“双盲”评审机制,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高标准建设企业服务中心。开展新一轮国资国企、财税体制改革。引导更多企业多元化融资上市,力争首贷续贷试点全覆盖。

       做强对外开放平台。掀起新一轮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热潮,用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拓展发展空间。支持廊坊自贸片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综保区开展“保税+”创新业务。大力招引先进制造、高新技术、现代服务等领域外资项目。

       提升会展名城品牌。创新办好廊洽会,对接高端平台资源,举办高水平活动,发布引领性成果,完善用好“永不落幕的廊洽会”线上平台,持续擦亮金字招牌。增强主城区、临空经济区会展集中承载力,引进更多高能级、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展会。

       (五)坚定不移推动惠企纾困,在壮大民营经济上求突破

       提振企业信心。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推动惠企强企政策精准直达、免申快享。完善市场准入、信贷融资、公平竞争等制度,破除隐性壁垒。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创品牌、增效益。

       深化“走访解促”。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县级专门机构,综合运用政企直通车、12345热线等平台,推动“走访”扩围拓面、“解促”提质增效。坚持涉企诉求收集、办理、督办、反馈闭环推进,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五大环境提升工程,开展经营主体满意度优化提升攻坚年行动。推动帮代办、陪同办、上门办拓展延伸。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塑强廊商队伍。评选表彰优秀民营企业,营造重商、亲商、扶商、安商、富商的浓厚社会氛围。发挥工商联、商协会作用,实施企业家培养培训计划。倡导企业家厚植家国情怀,积极投身廊坊建设。

       (六)坚定不移统筹城乡发展,在提升承载能力上求突破

       厚植品位之城底蕴。聚焦建设京津冀地区最有品位的城市、中国北方最干净的城市,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水平。做好城市规划。适时开展总规中期调整。编制城市更新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设施。实施廊坊北站、永定长安等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改造老旧小区28个。实施永兴路、平安大道等城市“断头路”打通工程,启动北环路道路提升及雨水泵站建设。加快廊坊热电二期建设,开工13项电网工程。推进市烈士陵园、自然公园片区提质升级。加强城市管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丰富“幸福廊坊”APP应用场景。推进“文化润廊”行动。优化城市运营。创新城市运营机制,提升城市造血功能和发展活力。

       绘靓乡村振兴底片。严守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8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30亿斤以上。打造“京津菜园”,持续推进“净菜进京”,培育规模化龙头企业,提升“廊农优品”供京占比。打造“休闲乐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餐饮民宿等业态。打造“和美家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强产业、就业等帮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涵养绿美生态底色。强化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时段污染防治,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坚持水土共治,实施污染源头防控。做实“河长制”“林长制”,加强美丽河湖保护建设。深化排污权交易改革。

       (七)坚定不移保障改善民生,在增进民生福祉上求突破

       让保障更加健全。坚持就业优先,稳定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5.73万人。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业态就业人员异地参保,新增养老床位2000张以上,培育乡级养老服务中心30个以上,构建“一刻钟”居家社区养老助餐服务圈。促进社会救助扩围增效。

       让教育更有品质。深入落实“教育十条”,科学优化调整中小学布局,支持域内大学建设。实施名校长领航、教学名师选树、教研名家培育、骨干教师成长、班主任涵养五大工程。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巩固“双减”成果,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让健康更具质量。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提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质效,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重心下移。持续实施3个市级、10个县级医疗项目,推动燕达陆道培医院竣工投用、京津冀医学协同中心燕郊医院开工建设。深入实施环京中医药协同廊坊起点工程,打造环京中医药协同发展示范城市。

       让文体更富活力。开展文化进基层惠民演出1000场以上,办好首届国际戏剧节、“燕京八绝”技能大赛,加强非遗传承保护。组织第二届通北协同马拉松、第九届全民运动会;改造提升体育公园7个、街边球类场地13个,更好满足群众健身休闲需求。

       接续实施20项民生工程,并广泛征集、认真筛选出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集中力量、办实办好。

       (八)坚定不移守牢底线红线,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求突破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硬化预算刚性约束,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加强金融领域风险全链条监管,统筹推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提升公共安全水平。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压实“六个群体”责任,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严查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高标准推进东淀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完善重点流域防洪工程体系。

增强社会治理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推进信访积案攻坚。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

       巩固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支持军队练兵备战,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深入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更好发挥作用。做好民族宗教、新闻出版广电、外事侨务、爱国卫生、史志档案、气象地震、援藏援疆、公积金、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等工作。高质量编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

       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一定全力强本领、优作风、提效能。一是坚持忠诚为政,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二是坚持为民施政,认真办好群众期待的每一件事。三是坚持实干实政,把廊坊建设发展得更加美好。四是坚持依法行政,确保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五是坚持廉洁从政,让政府过“紧日子”成为常态。

上一篇:李国勇出席全市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议
下一篇:廊坊国际年货节,找回久违的年味儿!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