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上午7点15分,一辆车身绘有“定制快巴”的大巴,从廊坊市区德荣帝景站点准时出发,驶往北京国贸。“从小区出来就能直接坐车,到点就发车,既方便又省心。”乘客田玉超说,他现在上下班都坐“定制快巴”。
“过去上班,只能乘坐普通公交,或者搭乘私家车,基本上是睁眼就走、到家就睡。自从有了‘定制快巴’,从家门口到北京国贸只需1个多小时,终于有了在家吃早饭、晚上陪媳妇遛弯的时间。”田玉超说。
“环京地区有75万通勤人员,其中廊坊通勤人员约35万人。”廊坊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孟志猛介绍,为满足进出京通勤人员乘车需求,廊坊按照“一干多支、一线多点、就近上车、快速通行、便捷换乘”的工作思路,精心设计通勤“定制快巴”线路和站点,持续打造“一小时环京通勤圈”。
截至目前,廊坊已开通进京方向通勤“定制快巴”运营干线6条、支线32条,共投入车辆75部,日均运送乘客5600余人次。2月23日,廊坊至武清京滨工业园定制公交线路开通,设立城际公交班线和定制公交通勤班线,日发24班次,极大方便了津廊两地居民日常出行和通勤。
“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形,互联互通的公路网络全面构筑;通勤人员乘坐“定制快巴”从廊坊出发,1小时到达北京国贸;北京轨道交通建设正向河北进发,未来三河到通州最快9分钟……近年来,廊坊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依托廊坊交通大发展,全力加快与京津实现交通一体化进程。如今,廊坊与京津之间的“手”越“牵”越紧,交通一体化成果正更多更好地惠及三地人民。
当前,连接通州和大厂的厂通路潮白河大桥建设正酣。这座寓意为“启航”的大桥,目前水面以下工程全部完工,上部结构正在加快建设。站在施工搭起的栈桥上眺望,河岸两侧的引桥已初具规模,加速向远处延伸。
据介绍,厂通路潮白河大桥建成通车后,从大厂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的通行距离将缩短至5公里,京津冀“一小时通勤圈”将再添快捷新通道。
程静怡和丈夫住在大厂产业新城,每个工作日,两人天不亮就要起床,先是开车到通州的地铁潞城站,再转乘地铁到单位上班。从大厂到通州,需要通过友谊大桥,走只有上下两条车道的武兴路。这条道路线长、红绿灯多,单程要四五十分钟。
今年9月,双向6车道的潮白河大桥将达到通车条件。届时,夫妻俩开车的这一段时间将缩短半小时。“特别期待能早点开通,这样,‘每天早晨能多睡一会儿’的愿望就不再奢侈了。”程静怡说。
持续推进公路网络协同一体化,廊坊深入谋划和研究京津冀交通路网对接规划,主动作为、积极对接,努力建设京津廊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截至2023年底,廊坊市与北京市、天津市对接的干线公路有22条、31个接口,高速公路形成“六纵七横”路网布局。
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拉近时空距离,放大协同效应。2023年12月18日,天津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铁路(以下简称“津兴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进一步完善了京津冀铁路网布局,方便沿线群众出行。
据介绍,津兴城际铁路是廊坊域内继津保铁路、京雄城际铁路、京唐城际铁路后开通的第四条高速铁路,结束了永清县、安次区不通高铁的历史。截至目前,廊坊市境内既有轨道交通线路10条,到2025年建成轨道交通线路将达到13条,通车里程约545公里。
在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河北段潮白大街站,隧道尽头,直径8.29米、总长109米的“携同号”盾构机如巨龙般缓缓向前推进:刀盘转动切削土方,挖下来的渣土通过“小火车”向外运送,一旁的工人早已做好管片拼装准备,每掘进一环,就拼装一环管片……
作为“轨道上的京津冀”标志性线路,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是京冀首条跨省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项目建成后,河北三河市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最快仅需9分钟。北京城市副中心、平谷和河北三河将实现轨道交通快速互联互通,大大拉近京冀两地间的时空距离,提升群众出行效率。
“相较8年前,现在我通勤能省一半时间。”在北京市海淀区工作的燕郊居民刘志静说。在记忆里,她常常早上五点半起床赶公交,下班后回到家中已是晚上八点,漫长的通勤时间导致“心情经常很焦躁”。“现在上班路上很从容,下班后可以一小时到家,晚上还能跟家人一起饭后散步。以后平谷线开通了,我们就能坐地铁上下班了。”刘志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