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极为艰难、极其难忘。面对史所罕见洪涝灾害和发展改革艰巨任务,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感恩奋进、砥砺前行,较好地完成了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这一年,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部署坚决有力。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河北,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给我们带来了无限温暖、无穷力量,为廊坊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0.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2亿美元。
这一年,我们众志成城抵御史所罕见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关键胜利。面对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我们坚持靠前指挥、一线作战,市“四套班子”全员上阵,党员干部、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人民群众勠力同心,筑牢防汛救灾的“安全堤防”;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抢抓每分每秒,逐户组织动员,以最快速度妥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我们坚持闻汛而动、向险而行,紧急处置白沟河穿堤涵洞漏水、滩里干渠小埝溃口等突发险情,坚守住了无因灾人员死亡、未发生次生灾害的底线;我们坚持心系群众、依靠群众,78个市直部门4000余名党员干部、150个驻村工作组与群众同吃住、共抗洪,灾区群众顾大局、讲奉献,凝聚起团结一心、敢打必胜的廊坊力量。汛情过后,我们坚持集中攻坚、加快重建,受灾学生全部按时开学返校;B级、C级房屋全部完成修缮加固,D级及倒塌房屋全部拆除;工业企业、商贸企业全部复工复产复市。
这一年,我们坚持在服从服务中加快发展自己,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新突破。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迈入新阶段。与通州区联合组建示范区执委会,推动77项年度任务落地落实;成功举办第五届北三县与北京市项目推介洽谈会,签约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创历届新高。临空经济区建设跑出加速度。现代商贸物流CBD、国药产业园聚集效应持续增强,京东国际、百洋医药等一批知名企业落地发展;举办航空创新创业大赛暨企业家年会,集中签约千帆智能等22个航空科创型项目,临空经济区知名度、吸附力显著提升。借势雄安联动发展步入快车道。73家企业产品列入雄安大宗建材集采目录,13个外围制造基地加快建设,与雄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重点领域合作取得新进展。津兴城际建成通车,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河北段全线开工,新增3条至北京定制快巴,开通3条至天津跨省公交,开行固安至丰台直达通勤列车,京津廊加快进入同城时代;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获批省合作共建科技平台示范基地,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京廊起点工程启动实施,全市参保群众享受京津就医同城报销待遇。
这一年,我们集中精力抓招商、上项目、促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抓招商上项目势头强劲。实施招商引资专项行动,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26家、全省考核第三;实施“项目建设攻坚年”行动,368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完成率达到187%,172个计划开工项目全部开工。育产业壮实体成效显著。聚焦打造世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举全市之力奋战“一号工程”,开通4条国际货运新通道,“物流强省”指标居全省前列,成功争列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物流愿景”1.0版基本实现。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壮大,万人拥有5G基站数量全省第一,我市200P算力投入运行、算力规模位列全国20强城市第5位。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文旅康养等5个重点产业加快发展。21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增长14.8%,入围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荣获全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市。强科创增动能步伐加快。新获批省级科技领军企业数量全省并列第一,2家单位入选省外国院士(诺奖)工作站、实现零的突破。
这一年,我们驰而不息重塑和优化发展环境,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显著增强。营商环境取得新提升。政务服务“应进必进”事项全量进驻服务大厅,“一件事一次办”套餐服务全面实施;“跨区域通办”提标扩面;京津冀政务服务一体化改革样本入选中国地方改革案例。“走访解促”助力民营企业发展,民间投资增速全省第二。城乡环境呈现新面貌。廊坊城市航站楼新增首都国际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业务,国家卫生城、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创建通过省级评估,新型智慧城市加快建设。实施夜景照明等12个专项行动,新建口袋公园10个。粮食总产保持稳定,创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区6个、和美乡村122个,成功争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PM2.5浓度、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省传输通道城市中分列第1、第2位,重点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IV类标准,我市被国务院评为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营造林14.1万亩,8条河流获评全省首批“幸福河湖”;47家重点用能单位实现能耗在线监测,绿美廊坊更加可视可感可及。
这一年,我们坚持不懈夯基础、求变革、筑平台,对外开放优势进一步凸显。开发区能级稳步提升。省级以上开发区营业收入增长17.8%,税收收入增长23.6%。自贸区、综保区、综试区建设提质增效。廊坊自贸区形成省级以上创新案例8项,大兴机场综保区通关时长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跨境电商综试区“三平台、七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廊洽会实现“革命性、根本性”转变。场馆规模、办会模式、嘉宾层次、项目质量、社会反响超越往届,实现了由综合性洽谈会向专业性展会的重大转变,廊洽会国际范、品牌化、开放性特点更加鲜明。
这一年,我们不遗余力惠民生增福祉,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充实。民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2项民生工程如期兑现,努力增加岗位、床位、学位、车位、厕位,保交楼超额完成任务。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市妇幼保健院、中心血站迁建项目开工,香河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晋升三级医院。“只有红楼梦”正式运营,成为京津冀地区文旅新地标、网红打卡地。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固安、大厂两个基层调解组织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健全,重点领域风险有效防范化解,平安廊坊建设成果持续巩固。
这一年,我们在政府系统深入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抓好领导干部学法、重点领域立法,深化行政执法制度改革,政府工作规范化、项目化、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民族宗教、审计、统计、新闻出版广电、外事侨务、史志档案、气象地震、公积金、援藏援疆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慈善、残疾人、志愿服务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2024年 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历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部署要求,认真落实市委七届六次、七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继续推进“全员抓招商、全力强实体、全面优结构、创新突破上项目”,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廊坊力量。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
实现上述目标,做好全年工作,要以“二次创业”的决心和魄力,横下一条心、铆足一股劲,加快推进廊坊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一是筑牢“发展基点”,抢机遇、促协同。始终站位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谋划和推进工作,加强交通、生态、产业、公服等重点领域对接合作,做实做好深耕北京、借势机场、联动雄安“三篇文章”,加快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二是筑牢“发展基干”,育产业、强实体。坚持把发展重心聚焦到壮大实体经济上,做大做强现代商贸物流和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着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文旅康养、食品和现代农业五大重点产业,全力推动21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抢占新赛道,培育新动能,形成新质生产力。三是筑牢“发展基质”,练内功、优环境。积极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着力打造天蓝、地绿、水秀的生态环境。四是筑牢“发展基底”,抓安全、保稳定。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提升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高水平保障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五是筑牢“发展基石”,转作风、增本领。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形成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的良好局面。
2024年 重点工作任务
今年重点抓好八方面工作。
(一)着力弘扬抗洪精神,扎实推进大建大治,为高质量发展打赢重建硬仗。
加快推进修缮加固重建。加强村庄规划和风貌引导,优化“一村一策”方案,9月底前完成受灾农房建设,确保受灾农户入冬前住上放心房、安全房。优化升级交通、电力、管网等基础设施,加快修缮重建学校、医疗机构等公服设施,打造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
全力支持受灾企业发展。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商户融资贷款等现实需求,加快康仙庄等产业园区建设,鼓励受灾企业入园进区,“一企一策”制定措施、精准帮扶、助力发展。
深入实施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实施水利国债项目,重点推进永定河泛区和东淀、文安洼蓄滞洪区防洪工程和安全建设,整体提高防洪减灾能力。
(二)着力抢抓历史机遇,全面推进协同发展,为高质量发展蓄积强大势能。
全力抓好重点区域协同发展。推动临空经济区带动中部县(区)跨越发展。加快实施学校医院、科创金融、商业配套、交通路网、回迁房等建设,深入开展全球招商,力争落地3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实现新突破,加快构建临空带动辐射、周边衔接配套双赢格局;支持中部县(区)设立大兴机场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实现自贸优势政策覆盖延伸。推动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示范区执委会作用,推进产业协作、生态共建等工作实现新突破,按照通州标准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高标准办好第六届项目推介洽谈会,与通州区共同促进北京科技创新成果在北三县孵化转化产业化。推动南部县(市)与雄安新区联动发展。深入实施对接雄安央企行动,支持更多本土企业参与雄安建设、更多名优产品列入雄安大宗建材集采目录。
全力抓好重点领域对接合作。加快交通同城化,扎实做好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保障工作,积极推动跨界道路建设。加快产业融合化,借势京津冀生物医药、机器人等六大跨区域产业链建设,力争引进在京央企二三级子公司实现新突破。加快公服一体化,让廊坊群众享受更多“京标服务”。
全力抓好重点政策支持保障。争取北京改革试点政策向北三县延伸推广,推动北京优势政策向临空经济区廊坊片区覆盖,支持南部县(市)出台一批服务雄安、借势雄安、联动雄安的配套政策措施。
(三)着力挖掘内需潜力,巩固回升向好态势,为高质量发展夯实经济支撑。
扩大有撬动的投资。实施项目攻坚突破行动,建立开放式“项目编制营”,用好“七个项目库”,滚动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抢抓增发国债、新增专项债等政策机遇,争列一批城市更新、生态治理、平急两用基础设施、新基建、物流等项目。积极培育各类产业基金,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招引有质量的项目。开展招商引资提质提速专项行动,强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国际化招商,拓展专业化、柔性化、国际化招商队伍,提升招商引资的精准度、系统性和成功率。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提振汽车、家具、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促进家政、养老、教育、体育等服务消费。发展数字、绿色、健康消费,培育网购团购、直播带货、国货“潮品”等流量经济。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安全诚信消费环境,让群众安心消费、乐于消费。
(四)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质生产力。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院士专家廊坊行”等活动,做好驻廊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文章,加快中试熟化基地建设,吸纳京津科技成果。用好廊坊“人才十条”,支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河北)博士后成果转化基地建设。
以实体经济推动产业提质。塑强两大主导产业核心优势。围绕实现物流2.0、3.0版发展愿景,实施“物流双循环”和“物流+”战略,加快完善空铁公海多式联运体系,放眼全球招引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物流项目,积极争创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加快人工智能、新型显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发展,支持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二期扩容、第六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升级等项目建设。推动五大重点产业提质升级。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物流、智能、应急、能源和管道等装备,提升机器人产业链水平。航空航天产业,积极拓展航空航天制造、空天信息应用等产业链,支持航天一院固安基地发展壮大。生物医药产业,聚焦疫苗研发、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精准医疗试验与制造、高值耗材、抗衰产品、医疗机器人等细分领域,统筹布局龙头企业、配套项目,打造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高地。文旅康养产业,依托燕达、大爱城、域见未来等产业龙头,引育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和周末休闲健康游。食品和现代农业产业,重点发展预制菜、都市食品等产业。壮大21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规模。
以数智绿色推动产业转型。启动新型工业化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专精特新种子企业、产业集群“领跑者”培育行动。
(五)着力打造品质之城,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为高质量发展厚植容量空间。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编制城市更新规划,启动建设配套路网4处,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15个,建成棚改安置房2104套,改造老旧小区49个。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实施“南水北调”北三县段主管网和“四引水系连通”关键节点工程,开放共享城市绿地、共享停车场,做好国家园林城市复检工作,实施重要节点“净绿亮美”工程,让廊坊水系更多、公园更美、城市更宜居。加强城市管理运营。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争创国家卫生城、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韧性城市、安全城市。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新建高标准农田34万亩,粮食总产达到30亿斤以上;打造京津1小时鲜活农产品供应圈;实施蔬菜、畜牧、中央厨房三个百亿级工程;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绘靓天蓝地绿水秀发展底色。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PM2.5浓度低于40微克/立方米。推深做实“河长制”,强化白洋淀流域治理保护,巩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效,国省考重点河流水质优良比例达到55%以上。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深化排污权政府储备和交易改革,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六)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做大做强平台载体,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政务服务方面,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跨区域通办”,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国资国企方面,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财税金融方面,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拓展“财政+金融”应用场景,推动更多企业上市。土地利用方面,坚持以亩均效益论英雄,用好低效用地再开发国家试点契机,盘活低效用地。
优化整体营商环境。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五大环境提升工程,制定更多原创性、差异化政策措施。打造便民利企“总客服”。优化12345热线,建立“接诉即办”综合平台。做好助企发展“暖心事”。深入开展“走访解促”,建好用好政企直通服务平台,严厉查处“三乱”行为,深化招投标“双盲”评审改革。建设民营企业“幸福地”。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全面落实民营经济发展系列支持政策,完善企业家荣誉机制。
强化对外开放平台。实施自贸区、综保区赋能提质专项行动,实施跨境电商综试区创新发展专项行动,实施会展经济提能增效专项行动,实施开发区能级提升行动。
(七)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高质量发展增强幸福质感。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就业优先。城镇新增就业5.73万人。推进全民参保。促进灵活就业、新业态就业人员等群体参保,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关注困难群体。低保、特困、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加快建设教育强市。补齐教育短板,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5所,创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8所;推进京津名校“六个一百”合作工程,实施骨干校长能力提升行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促进产教融合,实施县级职业学校新改扩建项目4个,加快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园、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固安校区建设。优化教育生态,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推进健康廊坊行动。加强与北京中医院、北京康复医院等深度合作,积极推进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京廊起点工程。实施3个市级和14个县级医疗机构项目建设,支持固安、三河、大城创建全省百强县医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发展智慧医疗和互联网医院,让廊坊的好医院、好医生越来越多。建设更新一批健身设施,为群众强身健体创造更好环境。
擦亮城市文化名片。高标准承办“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和全省旅发大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发展文旅业态,深入挖掘安墟文化、运河文化、边关文化、洼淀文化等传统文化,推出文化旅游、康养旅游、戏剧旅游、非遗旅游、工业旅游、商贸旅游等精品线路,让“廊坊文旅”活起来、火起来。
扎实推进21项民生工程,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成放心事、舒心事、暖心事。
(八)着力统筹发展安全,坚决守住红线底线,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保障。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依法推进金融领域重点案件处置,深入开展金融风险排查整治行动。扎实做好保交楼工作,优化调整房地产政策措施。加强政府债务管理。
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共治责任体系,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防灾避险功能,提升灾害综合防范水平。
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争创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加强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统筹做好民族宗教、新闻出版广电、外事侨务、史志档案、气象地震、援藏援疆、公积金、老龄、残疾人、红十字等工作。
奋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久久为功强本领、优作风、提效能。一是坚持忠诚为政,全力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部署安排落地见效。二是坚持依法行政,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政府工作全环节、全过程。三是坚持实干实政,让勇担当、重落实、善作为成为政府工作的最强音。四是坚持为民施政,办实办好更多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群众身边事。五是坚持清廉持政,以政府过紧日子,换群众过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