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绿染京畿翠明珠——廊坊绿色发展扫描

如果你翱翔蓝天,俯瞰廊坊大地,满眼是绿。

如果你回眸过去,细品廊坊发展主色调,仍然是绿。

回溯廊坊近年来发展之路,我们看到,绿色发展是时代的大潮主流,也是廊坊人民从自发到自觉的共识,更是支撑城市持续发展的主基调。

“十二五”期间,廊坊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向大气污染宣战,强力推进水环境治理,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优势和强力支撑。

数据统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351亿元增至2015年的2401.9亿元,年均增长9.4%,综合实力跻身全省“第一梯队”。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廊坊交上了一份不俗的“绿色发展”成绩单。

骄人的成绩让廊坊自豪。但放眼全国,对标先进,廊坊意识到,这样的成绩远远不够。

省委书记赵克志对廊坊寄予厚望:希望廊坊在全省率先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

围绕这一期望,2016年,廊坊有了清晰的发展路径:以建设京津冀绿色生态带为目标,把绿色环保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各环节,打造绿色生态环境、构建绿色环保产业体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全民携手打造绿色环保生态高地,引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激发绿色动力,释放生态红利

廊坊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前沿,特殊的区位更是赋予其首都“环境护城河”的特殊使命。2016年,廊坊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生态环境治理。

廊坊构筑绿色屏障,首先从地上植绿着力。

今年,廊坊持续实施造林增绿。启动“两年大提升,创建森林城”活动,大力开展春季造林提升行动,实施重要交通节点绿化、廊道绿化、连片造林等重点工程,全市铁路、国省干道、主要河道以及“精品线”绿化实现闭合,全年将造林18万亩。

造林绿化是造福社会、荫及后人的美丽事业。当前,廊坊已经形成全民动员,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廊坊大地植树造林热情空前高涨,实现家园美丽、生态美好、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梦想指日可待。

地更绿,水更清。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每个人的中国梦。对此,水污染治理一直是廊坊着重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

今年,廊坊聘请国内顶级专家,成立了水污染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委托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编制全市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及重点河流达标方案,全面顶层设计全市2016-2020年水环境综合整治达标实施细则,力争治理工作少走弯路,确保治理目标效果和国家、省考核目标的可达性。

对重点河流全面开展综合整治,相关县(市、区)派出千余人的队伍,对北运河、龙河、大清河三条重点河流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排查,绘制各条河流污染源分布图。采取强力措施对非法排污口进行封堵,共封堵排污口147处,清理沿岸及水体垃圾26万立方米,拆除沿岸违建、临建153处,拆除沿岸旱厕336座,基本清除了各条河流的污染隐患。

通过前一阶段开展的各项治理工作,我市重点河流沿岸环境及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地绿水清的同时,不忘治气治霾。2016年,廊坊在大气污染治理中重点抓好八项工作:

——继续加大燃煤锅炉的治理力度,对市县建成区外的燃煤工业锅炉,通过煤改气、煤改清洁能源及以大代小等改造方式,再淘汰改造2000台左右;

——对全市重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进行彻底治理;

——对全市柴油重卡、非新能源公交车和其他各类特种车辆进行尾气排放深度治理;

——主城区配合燃煤电厂集中供热项目的实施,全面进行供热管网的铺设;

——在主城区城中村和城边村推广煤改电、改气和集中供热并网,2016年完成市主城区重点区域城中村无煤化试点建设;

——全面提升城市洁净度,把严控市区“以克论净”的道路保洁经验在市县城区全面推广,力争实现在全省领先;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让公交出行成为市民首选;

——在市、县建成区全面进行天然气供气管网的建设。

由于目标明确,措施得力,今年前5个月我市空气质量持续向好。2016年1-4月,我市市区空气质量共监测121天,其中达标天数为77天,达标率为63.6%,与2015年同期(46天)相比增加了31天,与2013年同期(35天)相比增加了42天。重污染天数为12天,重污染天数比例为9.9%,与2015年同期(20天)相比减少了8天,与2013年同期(42天)相比减少了30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6.97,与2015年同期(7.97)相比下降了12.6%,与2013年同期(11.32)相比下降38.4%。

我们相信,廊坊的环境质量一定会持续好转,必然会让市民少受“霾”伏,多见蓝天。

崛起绿色产业,抱回“金山银山”

3月28日,“京津冀协同发展廊坊投资推介会”在北京举行,旨在加快推进北京产业向廊坊转移。经过洽谈协商,总投资额近122亿元的中国航天科工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基地、区域轨道科技研发中心及M—TOD一体化成果展示中心项目、方仕大都商贸广场等一大批重点项目落户廊坊,涉及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廊坊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功能区,是京津主轴上的核心节点城市。在新一轮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廊坊一方面大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一方面借势促进传统优势产业上档升级,在与京津错位发展的过程中,加快自身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廊坊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是顺应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快廊坊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具体抓手。

“十三五”期间,廊坊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关键。按照产业政策精准的要求,坚持“加减乘除”并举,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全力推进转型发展,着力提升产业层次水平,全面构筑“5+3”现代产业新格局。

“5+3”现代产业格局,是指要加快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现代服务业,重点培育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及节能环保产业,除了在上述五大新兴产业重点发力,廊坊还将着力提升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食品加工、金属制品加工等三大传统优势产业。

5月18日,“2016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如期举行。在经洽会举行的重点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廊坊签约的40个项目中,新兴产业项目33项,占项目总数的83%;与北京合作项目20项,绝大部分符合投资总量大、科技含量高、绿色循环低碳等要求。

此外,未名西大生物医药、鼎泰海规基因疫苗等一批尖端生物医药项目落户固安肽谷;宏宇泰科技、中品科技等项目落户固安卫星导航产业园;北京汇天威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集中入驻香河机器人产业港……

从这个侧面,可以清楚地折射廊坊的产业结构之变,以及对绿色高端项目的急切渴求。

绿色产业的加速崛起,必将为廊坊留住绿水青山,抱回金山银山。

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

廊坊打造宜居新城,生活之“绿”,是亟需铸就的“品质”。

在馨境界社区居委会门前,“绿箱子行动、你我共参与”的宣传口号很惹眼。作为河北省第一个引进“绿箱子”环保行动的社区,馨境界社区的业主们每当收集起废旧家电、手机等容易产生污染的电子产品后,就会送到这个“环保屋”。“旧手机卖了不值钱,扔了污染环境,这个活动真是利人利已。”小区业主张月告诉记者。活动开展以来,在社区人流密集地段设立的两个“绿箱子”每天都能收纳不少废旧家电和电池。

廊坊的绿色生活方式不止于此。今年,广阳区举办了首届健康旅游年城市文明健行大会,选手们通过“健行徒步”的形式,践行低碳减排,倡导时尚、健康、环保、文明的新兴生活方式。“参加此次活动就是想通过自身的带动和努力让身边更多的人加入到绿色出行的队伍中来。”廊坊年代秀骑行队队长贾文仲说道。

当前,生活在廊坊这座城市的人们正积极融入“绿色化”潮流,践行着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费生活方式。

“没特殊情况我都不开车,坐公交方便又环保。”6月10日早上,在金桥小区站牌前等车的魏莉说。为进一步满足城市环境提升的需要,廊坊进一步加快公交车辆升级换代,目前已经实现了绿色环保公交车城区全覆盖。

城市积极倡导绿色生活,农村也渴望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活。

走在永清县辛屯村的街道上,放眼望去,排排民居粉刷一新,房前屋后草木繁茂。走进村民家的小院,只见院里被收拾得干净整洁,厕所安装了冲水式马桶,房间内物品摆放井井有条……昔日农村“脏乱差”的影子全然不见踪迹。

廊坊借势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环境整治,全域推进“四清”、改厕和街院绿化等重点项目。突出抓好290个省级重点村环境提升,带动全市3220个村街全面开展“四清”整治。如今,在这些村庄,街道上、家门口的露天旱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自家院子里的三格化粪池式厕所、双瓮漏斗式厕所,甚至是具有完整上下水道系统及污水处理设施的水冲式厕所。在各县农村推广的分散式人工潜流湿地污水处理设施,不仅让污水不乱流,而且集中起来的污水经过过滤炭包分解,还可以再次循环利用。环境变好了,村民的生活也更舒适了。

在实现干净整洁基础上,还要让乡村美起来。以村庄绿化为重点,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树种和花草,在房前屋后、道旁河边、村里村外,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打造庭院深深、绿树荫荫,村在林中、人在绿中的乡村环境。

看今日之廊坊,草木葱茏,满眼绿色。这京津走廊上的“璀璨明珠”,带给人们“城在林中建,人在园中游”的独特韵味。

上一篇: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负责人就《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出版答记者问
下一篇:全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座谈会召开 田向利出席并讲话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