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体是经济运行的基本单元,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稳市场主体就是最大的稳就业、保民生。
2022年,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牵引性任务来抓,不断创新举措,对标先进,以创造一流营商环境为抓手,多措并举打出支持服务市场主体倍增政策“组合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各类市场主体上规模、增实力、提效益。
2022年我市新增市场主体51906户,同比增长9.81%。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58.1万户。将这些数据“掰开揉碎”,可以看到这些“新面孔”为廊坊经济源源不断注入发展动能。
■政策“暖流”让市场主体“热气升腾”
企业兴则经济兴,市场活则经济活。
2022年,廊坊与全国各地一样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这一年,面对疫情冲击,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力以赴拼经济,聚焦市场主体现实需求,提高服务效能,推出“1+20”政策套餐稳增长。
围绕深化细化“1+20”政策体系8个方面的一揽子政策,我市制定了财政、货币金融、稳投资、促消费、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本民生8个政策文件。同时,围绕推动产业发展、支撑稳增长和服务企业发展、保就业、调动县域加快发展的积极性,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支撑措施。
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我市出台的这些财政政策,涵盖了退税减税、专项债券、政府采购、加快支出、政府性融资担保等多个方面调控举措,力争做到“快、准、实”,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快享。
“公司申请了增量留抵退税,霸州市税务局工作人员及时沟通指导、实时跟进办理进度,三天就收到了退税款,这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无疑是雪中送炭。”益海嘉里(霸州)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周亮说。
该公司主要从事粮食收购及深加工,作为河北省商务厅认定的民生保供企业以及廊坊市重点保供企业,受疫情影响运营成本提高,此次的退税缓解了经营压力。
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提振市场主体活力。我市在落实制造业等6个行业企业退税减税政策基础上,将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等7个行业企业纳入政策范围,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并加快办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留抵退税,落实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等政策。2022年,我市退减缓税费136亿元,惠及市场主体41万户次。
用好用足政府采购政策,我市进一步落实为中小微企业预留份额的政府采购政策要求,并在2022年下半年,将超过400万元的政府采购工程预留份额由30%提高至40%。对于未预留份额的采购项目,给予小微企业最高达20%的价格扣除优惠,着力支持中小微企业成长壮大。
我市运用科技创新、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及上下游关键配套企业、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及物流配送企业。
与此同时,我市创新丰富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存货、仓单等动产抵质押融资业务。2022年,我市获得中央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2164.5万元,居全省第一。
■助企纾困解难 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
疫情影响下,企业生产、销售受损,尤其是发展信心不足,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2022年,我市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开展“走千企、访万户、解难题、促发展”活动,走访企业近3万家,协调解决融资、用工等问题2900余个,助企纾困解难,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
为廊坊市第三人民医院等新冠肺炎定点治疗医院提供呼吸机、核酸检测试剂等抗疫医疗物资的河北丹济科技有限公司,由于物资采购费用巨大,造成资金短缺。“建行廊坊分行了解情况后,立即主动与我们对接,开辟绿色通道,不到72小时就成功投放抗疫专项贷款1100万元,企业资金周转问题得到纾解。”河北丹济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董会芹说。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2022年,我市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信贷支持,对制造、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批发零售领域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市域内注册金融机构新增生产经营类贷款,给予不高于一年期LPR贷款利率50%的贴息,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到期还款有困难的企业,予以延期或续贷。
针对一些企业面临“招工难”“用工难”的困境,我市线上线下齐发力,促进人岗精准匹配。
永清县科技工信局联合县人社局,组织召开解决企业用工问题对接推进会,集中解决该县14家重点企业人才引进、员工招聘等问题,服务企业发展。
“这次对接推进会使我们找到了招工渠道,帮助公司把新购进的生产线快速启动起来,让产品早日上市。”河北淘大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建来说。
爱依瑞斯家具有限公司依托“廊坊就业”小程序、香河招聘求职网微信公众平台等线上招聘服务平台,成功招聘到设计师,确保订单如期交付。
在支持企业稳岗就业方面,我市继续执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中小微企业按90%返还,同时缓缴社保费、减收医保费。
一系列助企纾困措施有力有效,增强了市场主体应对困难的底气。
■优化营商环境 厚植市场主体发展“沃土”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
2022年,我市持续优化发展环境、营商环境,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努力使营商环境达到全省一流水平,“亲”“清”政商关系不断巩固发展。
近日,在位于廊坊开发区的河北百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紧张忙碌、赶制订单,一台台服务器、计算机经过模组安装、电容安装、硬盘安装等多道工序,完成组装下线,即将销往全国各地。
百信公司是一家新落地的企业,将与上下游企业共建百信信创生态创新基地项目。“从项目洽谈到签约落户,从厂房租赁到正式投产,我们都获得了暖心又贴心的保姆式服务,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投产。”百信公司副总经理王光乾对廊坊开发区的营商环境赞不绝口。
好的营商环境,是涵养一切创新与发展的土壤,背后离不开改革助力。2022年,我市深入实施“五大环境提升工程”,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全流程网办率和电子证照应用等工作全省领先。
我市在各级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大厅开设企业开办服务专区,设置代办服务中心和自助服务区,企业开办水平不断提升,业务流程由4个环节整合为1个环节,注册登记除涉及特殊审批事项外,全部实行“审核合一、一人通办”,实现注册登记即来即办、营业执照立等可取。
加速升级“互联网+政务服务”。我市大力实施全流程网办,全面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优服务,目前市级全程网办率、网上办理率分别达到100%、98.1%;梳理开发144项便民服务应用接入“冀时办”;全市3444个村(社区)综合服务站接入网络,乡、村两级认领政务服务事项9.8万项,并全部完成网上办理配置。
市场主体是沙,凝心聚力就能积沙成塔。当前,我市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赋予了各类市场主体新的使命担当,不断涌现、充满活力的各类市场主体,必将在廊坊大地上绘就磅礴壮观的经济发展新篇章。
(记者: 马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