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通京冀 ,一脉传古今。
6月24日上午,京杭大运河北京段、河北段联合举行京冀游船通航仪式,来自通州和香河的两艘游船在大运河杨洼闸交会驶过,标志着大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实现互联互通试验性通航,京冀两地通过大运河再一次紧密相连,协同发展又向前迈进重要一步。
近年来,京冀两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共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积极推动大运河(京冀段)旅游通航。
今年4月,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古老运河迎来世纪复苏。如今,大运河京冀游船互联互通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再次迈出重要一步。在一船游两地的基础上,远期还将实现京津冀游船互联互通。
京冀携手同心同向
释放大运河通航“乘数效应”
大运河(京冀段)实现互联互通,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也是京冀协同发展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在京冀两地的共同推动下,大运河(京冀段)旅游通航工作稳步推进。2019年10月3日大运河通州城市段11.4公里河道实现旅游通航,2021年6月26日大运河北京段和河北香河段同步实现省市内通航。
一年来,香河县先后成立两河事务管理中心、财信文旅有限公司,统筹推动北运河、潮白河和湿地公园等域内河流及保护区的保护发展,对接京津协商推动文化旅游、海事航道、生态建设等事项,力促京冀运河旅游通航一体化运营。
今年2月,香河县与通州区就通航后的游船运营、联合执法、安检防疫等工作展开对接。目前,双方已拟定通州二号码头至香河中心码头(长航线)、通州柳荫码头至香河中心码头、通州和合驿码头至香河中心码头3条游船航线。
同时,通州、香河两地还建立了水务协同机制,科学合理调节水位、调配水量、调控水质,推进水生态治理联合执法,确保北运河水质稳中有升;两地健全安检防疫机制,推进水路、陆路进京入冀安检防疫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探索建立北运河(京冀段)互联互通安检、防疫互认机制,共同打造大运河安全廊道;两地正在研究制定联合执法机制,明确两地水运及海事管理职责与执法边界,畅通信息共享渠道,促进船运企业、从业人员跨省运营培训,保障应急联勤联动。
如今,随着沿线船闸、码头建设、5A景区创建、跨省际水运启动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等工作的推进,京杭大运河京冀游船互联互通的目标也如期实现。
大运河(京冀段)实现互联互通,推动了京冀协同发展和北三县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向纵深推进,也必将为“文旅香河”愿景带来更多新的发展机遇。
香河县将用好本次大运河(京冀段)旅游通航的重大契机,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运河通航的“后半篇文章”,推进香河更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绿色活力幸福城”的目标。
千年传承今犹在
运河文化活色生香
2014年6月22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漕船停靠,渔灯初起,繁华的运河夜市,唱斗声、报斤两声、叫卖声……声声入耳,民众依航运谋生,运河两岸景点星布,文人墨客书画诗咏……昔日运河繁华盛景,正一步步穿越时空移步今朝。
京冀通航,联通的不仅是水路航道,更是流淌了千年的运河文脉。
千百年来,古老的大运河见证和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记忆。经过岁月洗礼,大运河香河段存留下许多历史遗存和古老民俗,金门闸遗址、曹家水务所遗址,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头屯中幡等,无不诉说着香河曾经的辉煌。
中幡,始于大运河,兴于大运河。远在唐宋时期,在大运河航运过程中,当时帆用在船上,借以增加船的航速和调整船的航向。当时大运河漕运发达,由于缺少文化娱乐项目,在商船上讨生活的船工们便把幡杆拿来玩耍,逐渐发展出各种花样和手法,渐渐演变成后来的中幡表演。2008年,安头屯镇中幡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香河县也成为我国的中幡文化之乡。
2017年,在香河县有关部门支持下,香河大运河文化研究会成立,系统挖掘整理香河大运河文化资源,讲好大运河文化故事,弘扬大运河文化精神。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大运河迎来历史发展新机遇。两岸的燕赵儿女,正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丰富文化内涵,在更高站位上讲好大运河文化故事、唤醒大运河文化记忆、展现大运河时代风貌。
“我们以运河通航为契机,在运河沿岸还原打造了4个历史情景,同时谋划民俗风情小镇建设,目前已经在谭庄村先期启动;通过加强与通州文旅合作,引入优质演出资源,提升县域内旅游的基础设施,实现全域旅游新发展。”香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高立军说。
一水护田将绿绕
古时盛景今重现
苍茫一水连空碧,浩渺烟桡向翠微。夏日的大运河碧波荡漾、飞鸟翔集;百里长堤绿意葱茏、树影婆娑。河畅水清、鱼翔鹭影、岸绿花浓、燕语人欢的运河盛景,今日再现。
大运河在香河域内绕出一柄寓意吉祥美好的“如意”形状,河水顺着这柄“如意”,由北向南流经鲁家务码头、中心码头、王家摆码头、安运码头、金门闸码头,为“京畿首驿”香河县注入勃勃生机,两岸3000多亩运河生态景观带,丰水厚绿、鸥鹭翔集的生态廊道,正以全新面貌,静候八方来宾。
70岁的“老北京”孙振江,生在运河边、长在运河边。活动当天,他作为《运河号子》的表演嘉宾,在舞台上唱出了运河人家对大运河的浓厚深情。“这几年,大运河的水清了、岸绿了,周边的城市变化也一天一个样儿,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感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香河县坚持发展与生态环保理念并重,倾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公园。该公园位于京杭大运河北运河中段,北接通州区,南邻武清区,占地面积3330亩,包括北部森林生态文化区、中部运河历史文化区、南部田园农耕文化区三大板块,如今皆是满目葱茏、花香遍野。
在水清岸绿的香河中心码头,数艘干净整洁、古朴优雅的游船浮在碧波荡漾的水面,盛装待发。运河春色、河湾湿地、河务印象、半岛寻芳、如意荷香、悠然水岸、芳甸闻歌、烟波钓徒、河畔船趣、金门古韵十大景观,再现运河昔日神韵。
京冀通航的顺利实现,得益于大运河水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近年来,京冀水务系统全面落实“以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的问题”要求,联合开展流域水系溯源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随着今年运河生态景观养护提升工程的实施,经过治理,大运河香河段入境王家摆、出境土门楼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水质完全达标。
目前,大运河香河段生态景观带已构建出一条丰水厚绿、鸥鹭翔集的生态廊道,吸引了19种野生鸟类栖息。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据悉,今后,京冀两地将整合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河北香河潮白河大运河国家湿地公园等优质资源,以大运河为主线,深入挖掘、保护与传承大运河及其沿岸的自然景观、民俗风情、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采取“点线并举、长短结合、水岸相融”的方式,共同开发包括水上观景、船上商务、岸上漫步、非遗展示、沿途采摘、营地休憩、沿河骑行等“运河游船+”主题游线路,构建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山水蓝绿交织的大运河(京冀段)旅游带。
(本报记者 :王文珩 、杨巍、 邢建平 ;通讯员 :孔庆军、 安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