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聚焦人口增长、透视廊坊发展系列述评⑥|红利涌动 赋能发展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线高速公路。(无人机于7月5日拍摄)记者 陈童 摄


“七普”数据看廊坊

110.52万!廊坊,惊艳全省。

廊坊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市常住人口546.41万人,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10年间增加110.52万人,增长25.36%,人口增量占全省同期40.1%,全省第一。

实实在在的数据折射出的是廊坊正在涌动着的巨大人口红利。

所谓“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生育率下降,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从而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

简单来看,经济发展离不开人口因素,人口就意味着劳动力供给、消费能力、创新能力等,这样的人口红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助推器”。对于廊坊来说,如何运用好人口增量,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是全市正面临的重要课题。

过去10年,廊坊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乘势而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区位优势进一步显现,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和务工人员来廊定居落户。

未来10年,更为庞大的人口规模、不断优化的劳动力素质、逐步缩小的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旺盛的消费需求,将是推动廊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底气”。

深耕北京、融入机场、借力雄安,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持续纵深推进

人口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人口红利不意味着经济必然增长,但经济增长一旦步入快车道,人口红利势必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助推剂。

“七普”数据显示,10年里我市呈现人口流入速度加快的明显特征,分地区看,人口增长较多的县域依次为:三河市、固安县、广阳区、霸州市、安次区和香河县,人口增加均超10万人,占10年人口增量的84.31%。

不难看出,人口流入最多的地方,正是我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临空经济区和雄安新区加快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融合的最紧密区域。

仅2020年,我市坚持推动“三篇大文章”升级加力,北三县与通州区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签约总投资215亿元的北京转移项目31个,总投资1545亿元的203个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类项目加快建设;临空经济区规划、产业、政策三大体系印发实施,总投资219.8亿元的12个产业项目、137亿元的116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稳步推进,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2亿元;加快推进与雄安新区联动发展,规划衔接、产业对接、交通互联、生态共建等基础性工作稳步推进,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我市优势产能加快走进雄安。

蓬勃的发展势头背后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我市常住人口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9408人上升为15114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31年提高至10.14年,人口素质不断提高,成为推动廊坊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高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势必会带来京津冀之间大量的人口流动,丰富劳动力供给,扩大消费需求,同时,为廊坊引入更多京津人才,为地区发展增加创新能力,提供智力支撑。”廊坊师范学院临空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吴必善表示。

可以说,协同发展促进人口红利加速释放,人口红利又进一步推动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加速全市产业升级步伐。

未来,廊坊将更加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重大国家战略,紧紧扭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着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北三县加快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中部板块依托临空经济区乘势崛起,南部板块服务支持雄安新区借势发展。

以人为核心,推动新型城镇化、做强城市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级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

“七普”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54.31万人,占64.84%;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92.10万人,占35.16%。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42.80万人,乡村人口减少32.27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6.32个百分点。

这是10年来,廊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的成绩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革,城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这种变化的背后,是我市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的逐渐缩小,是人口消费能力、整个内需及经济活力的不断增强。

城市之间的竞争,核心是人的竞争。廊坊地处京津,特殊的区位优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建设世界级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全面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十四五规划》明确,廊坊要按照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要求,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优化空间布局,加快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人口迁移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按照全球城镇化发展规律,当一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处于30%至70%的区间时,一般发展增速会处于较快水平。“十三五”时期,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上档升级,城镇化率达到61.3%,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为城市发展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也带来人口聚集、产业聚集,有利于壮大提升县域经济,做大做强城市经济。而人口的流动,也对城市规划管理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未来,廊坊将落实城市战略定位和功能定位,拉大城市框架,做大中心城市规模,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服务能力,强化支撑带动作用。以补短板强弱项为重点,推动县城扩容提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以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培育形成一批与京津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县域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城市竞争力。

为推动形成与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发展环境,廊坊将实施更加积极的人口政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落实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统筹职住平衡、基础配套、公共服务,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同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健全统一的规划、建设、管护机制,构建城乡快捷高效的交通网、市政网、信息网、服务网,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推动城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推动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在新奥能源研究院聚变研究中心,工程师杨圆明正在进行聚变装置的设计和研发。杨圆明是陕西渭南人,四年前,他被新奥集团聚变研发项目吸引,来到廊坊进行国内首座球型托卡马克聚变装置“玄龙-50”的总体设计,并完成了现场安装。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廊坊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全市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2.58万人。伴随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人口资源的优势将得到有效发挥,将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据了解,廊坊着眼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协同发展、临空经济区高质量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的发展需求,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精准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型人才。2020年,柔性引进战略新兴产业人才1.4万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01人,有针对性地吸引高层次人才向关键行业、重点企业、科研一线集聚。截至2021年5月底,全市共有专业技术人才达20万人,技能人才达40余万人。拥有各类专家级人才450人,包含省级以上专家73人。

人才集聚是产业集聚的基本条件,对产业聚集产生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一个高端优秀人才可以引领一项科技创新,催生一个产业,甚至带动一方发展。而众多优秀人才的集聚将储备更多更强大的创新潜力,为创新驱动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未来10年,在人才红利的释放下,廊坊将持续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金属制品、家具板材、食品制造、绝热节能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7+6”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县域产业集聚和提升。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深化与北京产业链互补合作,加快构筑具有更强创新能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着力打造新型显示、大数据、生物医药健康、汽车零部件、食品等一批重点产业链,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加快“1+5”主导产业发展,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在规上工业中的比重,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发展信息服务、商贸服务、金融服务、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等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积极推进数字赋能产业转型发展,实施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企业云建设。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廊坊将持续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培育,积极实施引进青年拔尖人才开发计划、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等,引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技能领军人才。全面落实普惠性政策,健全科研收入分配、科技成果转化、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等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加大对本地人才队伍梯次的培养,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培育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及持续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队伍。

稳就业、抓教育、强医疗,加快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七普”数据显示,全市少儿人口比重回升,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对放缓,但进一步加深趋势仍然明显。人口数量的增长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为廊坊教育事业、健康事业等领域的发展出了一道新考题:要留住人才,让他们放心工作、安心生活,就必须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吴必善表示,当前,廊坊虽仍处在人口红利期,但是人口红利逐渐衰退,要尽可能的延长人口红利期,还要在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制定积极生育政策、提高人口保障能力等方面着力。

眼下,市区雨污分流工程加快推进,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工程稳步实施,衡水桃城中学廊坊分校签约落地,市人民医院迁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北医院)加紧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办好民生事业、补齐发展短板,廊坊一直在用心用情用力。

如何让近者悦,远者来?

廊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抓好教育、医疗、文化、消费等民生社会事业,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各项经济社会协调进步,社会文明程度和治理水平全面提升,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在扩大就业方面,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提升就业容量和质量,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促进充分就业。

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方面,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探索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全市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健康事业领域方面,深入实施健康廊坊行动,为城乡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与京津优质医疗资源合作。

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构建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

红利涌动,赋能发展。110.52万的人口增量,546.41万的人口总量,是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根基。展望未来,廊坊步履坚定、铿锵前行,必将继续书写辉煌篇章!

记者:王娜、杨巍

上一篇: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在我市引起热烈反响
下一篇:廊坊市在省“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擂台赛中获佳绩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