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聚焦人口增长、透视廊坊发展系列述评③ | 城市建设 日新月异

6月18日,廊坊交通中心工程光明道上跨铁路立交桥项目主桥段施工现场机声轰鸣,项目建成后将优化我市基础设施功能。本报记者 贾珺 摄


(本报记者 王洋洋 王满凤)一个城市有没有吸引力,从人口的数量上就可见一斑。

上个月,河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从各地区人口增长数量看,过去10年,廊坊人口实现加速增长,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1105248人,增长25.36%,人口增加数目在河北省各地区中居首位,并与同是有人口增量的地区拉开明显差距,体现出廊坊作为新兴城市的人口聚集力。

廊坊的优势究竟有什么?为何会吸引大量人口涌入?

过去10年,廊坊区域发展的一大重要思路变化在于强调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当好京津冀城市群典范城市。其中,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是这一战略的关键。近年来,廊坊不断力推城市建设展新颜、上水平、出品位,城市化步伐加快,人口增长的动力源泉迸发涌动。透过人口集聚与增长的数字看,廊坊的首位度得到了有效提高,担负起了“京津冀城市群典范城市”的使命。

横贯东西、连接内外,路网蜿蜒万里,为门户城市加油助力;科学规划、见缝插针,公园游园遍地开花,绿色福祉看得见摸得着;筑牢底板、补齐短板,民生工程护佑千家万户……过去10年,廊坊的城市建设迎来多个高光时刻。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对人口的虹吸效应日渐显现,而人口的增长,也必然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推动力。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契机,搭建“大动脉”,延伸“大骨架”,持续优化内外交通布局,城市空间和承载力显著提升

廊坊这几年,关于路的故事精彩纷呈。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线高速的全线贯通,将廊坊、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廊坊临空经济区、涿州紧紧串联在一起;京唐城际铁路廊坊段施工正酣,开通后将打通北京通州区、廊坊北三县、唐山市、天津市宝坻区城际通道;廊坊交通中心光明道上跨铁路立交桥项目昼夜兼程,建成后将优化我市基础设施功能;多条“断头路”相继打通,城市发展有了新活力;京雄城际铁路、津石高速开通运营,我市与京津全方位对接的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加速形成……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引领下,廊坊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轨道上的京津冀渐行渐近,市域交通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成为中国路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一条条通衢大道成为京津走廊经济繁荣、人口昌盛的“黄金跑道”。

6月18日凌晨,在广阳区万庄镇境内的中铁十局施工现场,新建首都国际机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工程廊坊特大桥转体梁成功转体,为后续工程快速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整个工程完成后,将实现两大机场的互联互通,两地通达时间将缩短至45分钟。

风起云涌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浪潮促使交通效率不断提高,大大促进了人口涌入的速度和规模。近年来,我市用长远的眼光梳理全市交通体系,将视角站位放在京津冀都市群大坐标系中,充分放大自身优势、蓄实发展劲势、提升人口吸附能力。正如相关专家分析,城市向外扩张,虹吸效应加强,道路畅通了,“物流”促进了,“人流”也随之而来,从而加速了廊坊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道路畅通,一通百通。从普快列车到高铁动车,从排队等票到掌上购票,飞机、铁路、高速公路为人们进出廊坊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让更多廊坊人走向远方,也吸引更多人来到廊坊。

城市发展从动能上看就是城市扩张,一是人口的扩张,二是经济的扩张。城市繁荣必然以人口增长为引。通过道路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廊坊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空间和承载力得到显著提升,人口容纳能力也得到不断增强。

这是一组印证交通通达度与人口增长正相关的有力数字:交通方面,“十三五”期间,廊坊交通基础设施累计完成110.8亿元;截至2020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5万公里。人口方面,廊坊十年间人口增长25.36%,远远高于全国人口增长5.38%的水平。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和人口的容纳能力日益显现。

秉持“花园式”城市的建设理念,以绿色润染城市道路,以花木妆点公园游园,城市生活实现逐绿而行、向美而生

人口的流向地,一定是居住舒适、生活便捷的所在。

“常住人口增加,说明廊坊的人口集聚效应出来了。”很多生活在廊坊的人感叹,这些年廊坊的变化很大,成功摘得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倾力建设花园城市、打造月季之城,城市绿化美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吸引力大大增强。

芳菲四月,位于市文化公园梦幻湖南侧的数十万株郁金香竞相绽放,有“水晶星”“范伊克”“世界喜爱”等品种。漫步林荫下,流连水岸边,随风涌动的花海艳丽芬芳。

进入五月,廊坊城区1100万株月季渐次盛开,姹紫嫣红的月季开满大街小巷,将城市“围”进月季花海,打出一张“月季围城”的风景名片。

盛夏六月,廊坊满目葱茏,绿树、鲜花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在这里,可看油菜花海,可赏万亩荷塘,可观苍翠青山,可采特色林果,可游淳朴乡村。

……

宜居宜业宜商的廊坊,成了众多人愿意来、喜欢来,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近年来,我市秉持“花园式”城市的建设理念,对标京津雄园林绿化建设标准,以绿色润染城市道路,以花木妆点公园游园,以文化带动景观设计,因地制宜织密城市绿网,着眼绿化美化城市生活空间,让百姓抬头见绿、迈步进园。

产业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环境走,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表现为生态环境的竞争。“哪里更宜居,知识分子就会选择在哪里居住,知识分子选择在哪里居住,人类的智慧就会在哪里聚集,人类的智慧在哪里聚集,最终人类的财富也会在哪里聚集。”这是学者乔尔·科特金的著名论断。留恋于湖光山色、优美生态,而乐于在一个地方工作生活,被称为“雷尼尔效应”。这也是为什么短短十年间,廊坊能够成功吸引落户11.05万人,大家都说“在廊坊创业奋斗是件幸福的事”的原因。

城市是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空间,良好的城市环境更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在廊坊的发展过程中,规划始终被摆在突出位置。我市规划确定了由组团隔离绿地形成的“城区绿环”。城市绿环不仅改善了廊坊城区的生态环境品质,更为廊坊在京津地区塑造景观特色、提升城市形象、吸引人口聚集奠定了基础。

“十三五”期间,一座座主题鲜明、功能性突出的公园在廊坊人“家门口”建起来。自然公园西区、丹凤公园、瑞丰公园、御龙河公园等先后开园迎客。主城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丹凤园、吕端园、得趣园等街头小游园相继建成。截至目前,廊坊城区绿地率达到43.97%,绿化覆盖率达到47.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93平方米。经过多年建设,我市以廊道为环、公园为核、街道为轴、游园为点、庭院为网、河渠为络的城市绿化美化新格局初步呈现。

抬头见绿、起步闻香,绿随路至、人到景到。悄然中,一幅城市色彩与风景相映成趣的醉人景色已经延展开来。这是廊坊打造“花园式”城市的有力注脚,更是廊坊提升城市门户形象,增强对外来人口吸引力的生动缩影和成功实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锁定“民心坐标”,补齐设施短板,多措并举回应民生关切,让群众归属感获得感日益增强

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人民”二字,串起了廊坊城市建设的发展脉络。

6月1日,走进广阳区金华里小区,路面洁净平整,楼体墙面粉刷一新,出入口安装了门禁和监控系统,各类线路排列整齐,居民在小区内悠闲地散步、聊天……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今年,我市继续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列入重点民生工程,计划改造老旧小区164个,改造楼宇479栋,改造面积208万平方米,惠及2.2万户居民。

走在廊坊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街道洗得底色毕现,午后洒水车开过,水雾折射出一道道“彩虹”,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好心情。近年来,廊坊建设不断提质增速,表里兼修提升宜居品质,路净城洁展示华丽蝶变。

民生改善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决定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少专家认为,保持经济增长速度、推动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宜居程度和对人才的吸附力,根本是要不断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新的增长点往往就蕴含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当中。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十三五”时期,全市规划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4.8万套,改造老旧小区327个,受益居民36426户,主城区打通断头路21条,完成棚改项目87个。一组民生数据,足可见群众得到的实惠。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环境不断优化……无论是老旧小区改造,还是整修道路,一系列民生实事的实施,为的都是更大程度上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通过大刀阔斧的民生工程建设,重新看廊坊,我们能够感受到廊坊在京津冀城市群典范城市建设步伐中的勃勃生机与活力。”我市多位专家和学者在接受采访时都表达出同样的观点。

新发布的普查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廊坊常住人口为5464087人,居全省第七位。10年来廊坊人口增量占全省同期40.1%,人口流入速度加快。

近年来,我市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具有廊坊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打造近悦远来的宜居之城,涵养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气质。城市民生工程的建设也从侧面展现、印证廊坊加快建设“五个廊坊”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宜居廊坊对人才的吸附力与吸引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人们期待,以“十四五”五年规划为起点,新的蓝图将描绘更亮丽的民生底色,546.41万廊坊人民将步履铿锵、行稳致远,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共建美丽家园,共迎美好明天。

上一篇:固安:党史学习教育学在深处 干在实处
下一篇:廊坊:推进重点工作实现新突破见到大成效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