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焦人口增长、透视廊坊发展系列述评②|天蓝地绿 生态宜人

6月12日清晨,市民在廊坊自然公园参加健康跑。本报记者 陈童 摄

(本报记者 赵志峰 刘玉静)人口规模、尤其是人口增长速度,是一座现代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2010年至2021年,我市常住人口10年间增加110.52万,增长25.36%,其背后的良性因素有很多,但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这里健康宜居的生态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廊坊全域生态建设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布局中考量,放在当好河北首都政治“护城河”排头兵的重大政治任务下去推动,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深嵌入6429平方公里的“风水宝地”,产生了生产力资源要素的强大“虹吸效应”。

绿色引领,铁腕治霾,大手笔造林,丰富城市生态“涵养”

“哪里更宜居,知识分子就会选择在哪里居住,人类的智慧就会在哪里聚集,最终人类的财富也会在哪里聚集。”这是学者乔尔·科特金的著名论断。

10年来,廊坊生态环境的变化深刻印证了这一论断。

时针回拨到2013年。廊坊年重污染天数高达85天,PM2.5年均浓度高达每立方米110微克,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倒排第9名。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频繁启动,企业停产、车辆限行、市民不敢开窗、学校被迫听课……呼吸新鲜空气成为一种奢求,不少企业和市民选择了逃离。

环境被污染、生态被破坏,既拖累经济社会发展,又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痛定思痛,我市将生态环保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要民生工程,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誓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

我市全力融入京津冀协同治霾大计,坚持科学治霾、协同治霾、铁腕治霾,深入实施扬尘治理、散煤整治等系列攻坚行动,全面完成农村地区“煤替代”等一批重点工程,空气质量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PM2.5年均浓度由85微克/立方米降至42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由185天增至252天,一增一降,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越来越真切。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河流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力度,着力打造沿岸水景、文化休闲、带状公园等精品沿河沿岸景观,努力让廊坊的河更畅、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坚持生态共建,五年造林133.38万亩,建成了“千亩樱花海”“万亩银杏林”等一批高质量绿化工程,成为京津周边森林生态休闲旅游胜地,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绿色生活,来自环境改善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蓝天常在,空气常新;水清岸绿,风景如画;推门见绿,翠屏蜿蜒……行走在廊坊大地,处处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天蓝了,水清了,地绿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让廊坊这座小城更加美丽宜人。

生态环境是宜居城市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一定程度上,在人才“用脚投票”的今天,优良宜居的生态环境正不断释放着强大的人才吸引力。

“碧空如洗,绿意盎然,生态宜居。”初到廊坊时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成为刘嘉这个异乡人大学毕业后选择留下的理由。刘嘉是廊坊师范学院的一名本科毕业生,毕业后,他几经打拼,自己开了一家农产品贸易公司,并把家也安在了廊坊。

留恋于湖光山色、优美生态,而乐于在一个地方工作生活,被称为“雷尼尔效应”。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10年间廊坊成功吸引百万人口落户的重要因素,而在这里,青年一代市民都说“在廊坊奋斗是件幸福的事”。

绿色发展,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招贤引智近悦远来

时值夏日,赵王新河碧波荡漾,小天鹅、燕鸥等野生鸟类在水中栖息,河中芦苇丛生、鸥鹭翱翔,一片水乡新风貌。来自京津冀的旅客来在这里赏水景、吃河鱼、看非遗展演……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我市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生态效应日益凸显。放眼廊坊大地,不仅满眼是绿,处处皆景,而且充满了无限的发展热潮。

我市积极挖掘生态环境所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精心打造“绿化+旅游+生态”模式,实现了由单纯追求生态效应,向兼顾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效应转变。将造林绿化与发展乡村游、生态游紧密结合,将植树造绿项目与旅游相结合,融入历史文化元素,大力打造森林旅游、森林康养、观光采摘等旅游品牌,建成永清林栖谷、安次第什里风筝小镇、香河万亩荷塘、大厂旅游环线、固安永定河自行车运动公园等一大批优秀森林旅游景点。

我市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的发展优势,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依托生态优势,大力推广“生态林+经济林”模式,发展名优特果品、苗木、花卉、油料林等经济林,大城金丝小枣,文安、霸州的人造板,安次、广阳、固安、永清的热杂果,安次的腊杆,三河、大厂、固安的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格局加快形成,特色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源源不断地进入京津市场,“绿水青山”正逐渐变为“金山银山”。

廊坊资源走出去,资金、人流涌进来。良好生态既是廊坊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成为廊坊引资引才的“金字招牌”。

当前,位于文安县孙氏镇的绿海天成林果基地里,紫薇、银杏、红枫等绿化观赏树种长势良好。该林果基地由北京绿海天成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6000亩,总投资2.8亿元,栽植着50余种市场前景好的绿化观赏树种,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项目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持,近日该基地到东北农业大学进行宣讲,为基地招兵揽才。新一批人才又将来到廊坊,为廊坊发展增添动力。

绿色竞争,腾笼换鸟,高端产业优美环境相融共生良性互动,生态环境也是竞争力

产业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环境走,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表现为生态竞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座城市的“金字招牌”,也是最富竞争力的战略资源。

廊坊历史上,很多传统产业作为县域支柱产业,一方面对经济增长发挥了支撑作用,同时也为生态环境埋下了隐患,形成了环保治理的深层之痛。

4家钢铁企业、1974万吨钢铁产能全部退出,圆满实现“无钢市”目标;整治“散乱污”企业1.6万家,推动大城保温建材、文安人造板、香河家具等传统产业整合重组、质效提升……廊坊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治理“散乱污”企业,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区域结构转型,从根本上关闭污染的黑暗之门,打开绿色发展的明亮之窗。大规模“散乱污”治理腾退出大片土地,为拥抱“高精尖”产业腾出了空间。

走进维信诺展厅,形态多样的电子产品一下抓住了大家的目光,圆柱状的全景可视化智能音箱,曲面的移动会议秘书、智能生态管家、交互学习机……这些应用柔性AMOLED技术的设备可以实现弯曲、折叠,且拥有自发光的特性,显示效果明亮艳丽,让人沉浸在高科技发展的震撼中。

固安县维信诺新型显示产业基地聚焦OLED技术和产业发展,坚持自主创新,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践行者,同时也是廊坊以良好生态环境,吸引高端创业创新人才、引进优质高端项目,锻造绿色竞争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不止维信诺,无数事实案例证明,同等条件下,哪里生态好,哪里对高科技产业、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就更强。好生态,既为群众增加获得感,也为发展添动力。有了好生态作底色,发展才能成为亮色。

在廊坊这片生态沃土,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建设绿色屏障拱卫首都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全面提升城市绿色竞争力,更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必然要求,正在不断为廊坊吸引高层次人才、高端高新项目,打造全市经济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优良的生态环境,提升着廊坊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竞争力,擦亮了廊坊吸引高层次人才、高端高新项目的“金字招牌”。越来越多的资本和人才将向往廊坊、拥抱廊坊,廊坊的“虹吸效应”将更加明显。

既有繁星闪烁、清水绿岸,又有鸟语花香、鱼翔浅底,身处“人在城中,城在森林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家园,廊坊10年人口增长百万的密码已不解自明。

上一篇:杨燕伟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
下一篇:市政协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