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廊坊市推进园区转型升级打造经济发展“高产田”探析

腾笼换鸟 金凤入驻

——我市推进园区转型升级打造经济发展“高产田”探析

园区是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财政收入的“钱袋子”,抓住园区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抓好园区能级提升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推动园区“二次创业”就能促进廊坊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推动廊坊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最前列。

从某种程度上说,廊坊经济就是园区经济。虽然只有29年的发展历程,但凭借高端要素的集聚效应和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14个省级以上开发区、高新区,聚集了全市80%以上的新项目、90%以上的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廊坊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土地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资源和生产要素,但我市园区历经多年开发建设,工业用地闲置、僵尸企业频现、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日益突出。坚持以“亩均论英雄”为导向,变“增量扩张”为“存量挖潜”,盘活闲置和低效用地,成为现实条件下提升园区发展能级的最优选项。

“破旧”的阵痛中,孕育着“新生”的机遇。市委书记杨晓和明确提出,要着力做好“腾笼换鸟”文章,坚持制度执行刚性,坚决倒逼僵尸企业退出或实施兼并重组,把效益高的优质企业放进去,打造经济“高产田”,全力推动园区“二次创业”。

“腾笼换鸟”并非简单的替换过程,还要吸引适合产业定位的“金凤”入驻。永清县“腾”出了“沉睡”多年的厂房,“换”来了圆通北方总部基地的全自动智能分拣流水线;三河市破解土地制约“筑巢引凤”,19个科创园入驻781家科技型企业;廊坊开发区引入联东U谷等市场主体建设小型工业园区,实现了产业“凤凰涅槃”……

“腾笼换鸟”“筑巢引凤”“凤凰涅槃”,在廊坊园区经济的发展之路上,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当前,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园区“双倍增”计划,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退出和闲置低效土地回收,推动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原有的建设运营模式正在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园区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腾笼换鸟”

——倒逼、激励、服务紧密结合,破解土地资源瓶颈制约闯出新路径

实施“腾笼换鸟”,“腾”出的是闲置土地和僵尸企业,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的用地、环境容量,为产业转型升级腾出空间;“换”来的是高效能、高产出、集约度高的绿色创新项目,以达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

就廊坊近年来的具体实践而言,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通过征地拆迁,获取更多建设用地,但成本较高,受规划管控严格;二是腾退僵尸企业、盘活闲置厂房土地,需要企业之间在利益上达成共识,具有偶然性,成功率较低;三是鼓励园区“二次创业”,引进第三方企业,通过建孵化器、融资平台等方式,依照园区产业定位自主招商引资。

“征地拆迁成本太高,并非首选。目前,腾退僵尸企业、盘活闲置厂房、引进第三方企业建孵化器,最具可操作性和示范效应。”市发改委三级调研员董丽萍说,我市及时出台的倒逼、激励、服务等系列政策措施,有助于为园区高质量发展腾出新的发展空间。

目前,市委、市政府明确了推进“腾笼换鸟”的总体思路,出台了《关于推进开发区提升能级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平台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明确了倒逼、激励、服务的具体措施,引导园区坚决摒弃“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和税收贡献率,用有限的土地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特别是,《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高新区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强度、投资强度、人均用地指标整体控制,提高平均容积率;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通过促进对接、市场化运作、政策倒逼等手段,加快盘活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闲置楼宇,对拿地后长期不建、久拖慢建的企业依法依规进行清理。

政策措施制定了,在具体操作中仍面临一些问题。例如,发展理念的转变、主体责任的落实、政策措施的可操作性、倒逼机制和督查机制的建立等,这些问题回答起来很棘手,但解决时限又迫在眉睫。

政府做引导,园区当载体,企业是主体,思维方式正在转变。在推进“腾笼换鸟”过程中,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大力引导域内园区转变过去粗放的发展观念,加快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地,围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进行招商引资;各园区积极鼓励原有企业“二次创业”,坚持市场主导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主动用法治思维、法律手段推进“腾笼换鸟”。

用好考核“指挥棒”,是推进“腾笼换鸟”取得实效的关键。对此,我市出台了《省级以上开发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办法(试行)》,把园区发展成效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绩效评价挂钩,设置了项目落地效率、项目实施进度、亩均效益、低效闲置土地利用、降低项目用地成本等考核指标,推动全市省级以上园区加快实现“寸土寸金之地,高端高新布局”。

“确保引进高端高效的项目和企业,对新建项目亩均效益严格把关是重点,建立建设进度缓慢项目、产能利用率低企业的退出机制更为迫切。”董丽萍说,在工作中必须明确退出对象的范围及确定办法、倒逼程序,制定更加符合本地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和实施细则。

今年,固安县以开发建设空港新城为契机,制定了《“腾笼换凤”2021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腾笼换凤”暨南区二次开发建设空港新城启动区和拓展区重点工作清单》,按照“党委政府主导、园区全力推动、企业出资实施”的原则,本着“淘汰消化一批、搬迁转移一批、整合升级一批、筛选落地一批”的路径,挂图作战、倒逼成效。目前,启动区所涉及的“7+3”企业搬迁等9项重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初具成效。

实践证明,盘活老项目比引进新项目更为复杂,需要协调新投资方、原投资方、项目承包方等多方关系,考虑债权债务等系列问题。目前,我市“腾笼换鸟”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离不开政策扶持和优质服务。

例如,三河市相继出台27项惠企政策,从科创园建设到招商引资,从扶持入驻企业创业孵化到人才、资金保障,构建起“奖补+扶持+引导”的“三合一”政策体系,为落户科创园企业提供最优服务,“1+1>2”的成效凸显。科创园入驻各类创新平台和科研机构57家、占三河全市40%,拥有各类专利技术1742项、占三河全市70%,闯出了环京县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筑巢引凤”

——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推进园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经验,在推进“腾笼换鸟”同时,还要主动“筑巢引凤”。近年来,我市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通过引入市场主体建设区中园、园中园、特色园,走出一条以项目为中心向以产业为中心转变的新路,全面唱响“亩均论英雄”理念,有效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推进园区“二次创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为京津冀城市群中的桥头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前沿,三河市针对北京科技型企业和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难、闲置低效用地亟待盘活、房地产业亟需转型的现状,通过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建设用地,大力发展科创园经济,提升了高端高新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水平。

近年来,该市相继出台《关于促进城镇低效国有建设用地再开发的试点办法》《扶持楼宇经济发展暂行办法》《工业标准厂房分割转让实施细则》等扶持政策,以燕郊高新区、经济开发区为经济增长极,大力发展量身定制类、房地产转型类、科技创新类、疏解承接产业类、总部经济类等八大类27个科创园,总建筑面积达428万平方米。

在未增加土地供给的情况下,三河市已建成燕京总部基地、兴远高科等各类科创园19个,累计入驻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科技型企业781家,其中来自北京的企业占比超过61%。仅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92.6亿元、利税18.2亿元,占三河市税收收入的27.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跻身廊坊首位及全省县级前列。

目前,三河市的科创园建设呈现“一升一降”,容积率由传统普通工业厂房的不足1.0提高到2.0,绿地率由传统工业用地的不高于20%下降到15%以内;投入产出实现“双超”,投资强度亩均400万元、年亩均税收50万元,远超省规定标准。科创园强大的磁场引力,正发挥着对北京非首都功能项目和企业的强劲截流效应与吸纳功能。

3月23日,在联东U谷·廊坊国际企业港(C区)项目现场,一大片工业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这里原是闲置多年的彩钢板企业厂区,我们将土地收购后,拆掉旧厂房,盖起了新楼,目前吸引了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一批高端产业企业入驻。”联东U谷环京区域招商总监刘马成介绍,自2018年签约入驻以来,他们通过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的方式,利用旧厂区重建小型工业园区,先后盘活6家企业的398.6亩低效用地。

为破解土地制约,廊坊开发区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入联东U谷、美国华平公司等市场主体建设小型工业园区,全力盘活存量低效用地。同时,还制定出台工业标准厂房产权分割办法,允许厂房可按整栋、分单元、分层销售和租赁,有效缓解了相关市场主体的融资难题。截至目前,共盘活存量低效用地1500余亩、厂房52.9万平方米,150余个新兴产业项目成功落地。

此外,我市坚持“筑巢引凤”,加快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围绕建强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创新链,推动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促进产业集群集约集聚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

目前,廊坊临空经济区确定了亩均投资至少500万元、亩均年纳税至少50万元的“硬杠杠”,聚焦“1+2+3”产业体系引进优质项目。2020年,总投资1200亿元的33个项目签约落地,涵盖航空科技创新、生命健康、航空物流、航空服务保障、临空高端服务等领域,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

“凤凰涅槃”

——“亩均论英雄”盘活闲置土地,腾出“低小散”换来“高大优”

“高质量发展和园区‘二次创业’倒逼我们,必须实施‘腾笼换鸟’!”董丽萍介绍,去年以来,我市强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全面排查低效用地,大力清理僵尸企业,通过“腾笼换鸟”,全方位提升了园区集约节约发展水平。

加快“腾笼换鸟”,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我市各园区敢于亮剑、善于亮剑,做好挖掘自身潜力、加快提档升级、强化招商引资、完善奖惩机制“四篇文章”,制度倒逼与要素倒逼相结合,努力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向优化配置要发展质量,园区活力和发展空间被有效释放了出来。

3月23日,位于永清经济开发区的圆通北方总部基地一派繁忙景象:43条分拣线完全实现自动化分拣,每天进出货车500辆,日均处理量600万件,是华北、东北地区重要的物流中转枢纽和快件集散地。

谁能想到,如此现代化智能化的包装分拣车间,先前是一片闲置多年的厂房。这里原是某造纸厂的厂区,于2011年落户永清,随着市场变化,企业经营困难,厂房就闲置了下来。

一边急于用地、一边闲置多年,永清县巧用“腾笼换鸟”模式——圆通先以租赁形式使用闲置厂房,再依法通过招拍挂取得土地产权,最大程度节约建设时间和经济成本。从项目签约到一期投产仅用了140天,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达效,为全市破解土地瓶颈、实施“腾笼换鸟”提供了成功范例。

廊坊开发区是国家级开发区,规划建设用地38平方公里,目前汇聚了来自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的4500余家企业。但经过多年发展,这里高端项目纷至沓来,可供用地“捉襟见肘”,“腾笼换鸟”成为破解土地资源瓶颈制约的最优途经。

近年来,廊坊开发区出台推进低效用地“二次开发”、鼓励建设和使用工业标准化厂房等政策措施,加大对项目用地、建设期限、投资强度的监管。对于闲置土地,采取无偿收回、限期开发、政府收购储备等方式加强处置;对于用而不足土地,鼓励企业依法流转土地使用权;对于征而未供土地,及时会商研究拟供地块的产业指导意见和规划设计要求等。

一系列措施有力有效,廊坊开发区“腾笼换鸟”加快推进:通过盘活龙昌制药用地,建成亚洲最大的蜂产品加工基地;重点引进的中电新源项目,选址在收购的卡特彼勒采矿设备公司用地上;德国钨夫工业道具龙头企业海中信项目,通过流转新冠阀业土地落地……

京南·固安高新区经过19年的发展,已成为固安县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强大引擎,县域综合实力跻身全省第一梯队。但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土地占用多等问题日益凸显,“摊大饼”和见缝插针式的发展布局已经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

对此,固安县大力推进闲置土地二次开发利用,深入实施企业“亩均效益”改革,出台全国第一个县级城市新增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办法,114家规上企业2020年纳税增幅57.4%,累计引入“腾笼换凤”项目77个,盘活闲置土地960亩,消化闲置厂房5.58万平米。

与此同时,我市各园区跳出“唯GDP论”的发展理念桎梏,竞相出台新政策新措施。廊坊高新区制定《清理整治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工作方案》,倒逼项目转型升级;大厂高新区设立工业企业集约高效用地奖,鼓励建设多层厂房,推动项目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香河经开区对20余家低质低效企业进行清理、腾退,引进可口可乐、韵达等优质项目……

新变化,催生新气象。我市各园区全面强化“亩均论英雄”,控制土地增量与积极盘活存量同步推进,腾出了“低小散”换来“高大优”,把园区土地资源利用率、产出率提高到一个新高度。目前,全市14个省级以上园区,在不到4%的土地上,聚集了全市80%以上的新项目、90%以上的新兴产业和80%的固定资产投资,贡献了全市70%的财政收入和80%的地区生产总值,已经成为廊坊项目建设的主战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开发区“二次创业”,实施“双倍增”计划,努力用三年时间实现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和税收收入翻番。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燕伟表示,要从根本上解放思想,在差异中看到差距,从老路上闯出新路,实现从被动等项目到主动招项目的转变,在做大做强的同时更加注重调优,努力从侧重管理向注重服务改变,切实解决开发区空间制约问题,快速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和产业层级。

步入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廊坊正全力推动“腾笼换鸟”,掀起园区“二次创业”新高潮,加快打造经济发展“高产田”,奋力谱写着新时代加快建设“五个廊坊”的崭新篇章。

上一篇:廊坊:在全市掀起园区建设发展新高潮
下一篇:廊坊市各级各部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