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是高质量的发展。开发区作为廊坊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必须争当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排头兵和先行者。
大力实施园区双倍增计划;促进闲置和低效土地回收利用;推动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积极推动新一轮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日前召开的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将开发区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增长点”之一,围绕大力提升开发区能级水平提出多项具体措施。
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务实举措传递出明确信号——越是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越要提升开发区能级水平,力促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稳住经济基本盘,奋力开创廊坊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强化园区“集聚效应”
2020年,我市顶住疫情防控压力,有效应对经济下行挑战,共实施亿元以上项目620个,173个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达到151.8%,形成了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可喜局面。
开发区是项目建设的主战场。目前,我市拥有14个省级以上园区,集中省市重点产业项目142个,占全市总数的82.3%,贡献了全市6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99%以上的实际利用外资,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但剖析开发区发展现状,能级水平不高、承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在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上,市委书记杨晓和明确提出,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推动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
今年,我市将按照“四个一批”要求引导企业和项目进园入区,进一步调优区中园和园中园布局、产业布局、企业布局。同时,强化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每个省级以上开发区,要建立一个招商引资团队、一个帮办服务专班、一个投融资平台。
“按照‘活力+像样’定位,全面做强园区主战场,增强产业质效。”永清县委书记彭敬捷表示,今年将实行项目“338”计划,即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分包各乡镇和分管部门每年招引30个项目,经开区、高新区每年要招引30个项目,其中30个开工、30个储备,建设高端产业集聚区和高质量发展承载地。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克俭表示,今年将组织各开发区围绕主导产业链条,实施精准招商引资,发展纵向连接、侧向配套的产业集群,打造同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临空经济区融合发展、配套发展、错位发展的开放平台,着力吸引高端资源集聚。
特别是,全市各开发区将聚焦“5+1”主导产业和“7+6”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赴国内外开展靶向招商、点位招商,借力“5·18”经洽会等大型经洽活动开展会展招商,推动一批500强企业相继落户廊坊,一大批重点签约项目建成投产达效。
加快“腾笼换鸟”步伐,力促园区发展提质增效
总投资35亿元、占地500亩,从项目签约到一期投产仅5个月,预计全部建成后年营收45亿元、利税5亿元……这是2020年,圆通北方总部基地落户永清的“时间轴”和“效果图”。
这一年,在永清县委、县政府牵线搭桥下,圆通顺利接盘闲置厂房土地,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达效,为全市破解土地瓶颈、实施“腾笼换鸟”提供了成功范例。
当前,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提升开发区能级的主要路径。对此,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提出,要加快推进“腾笼换鸟”,运用综合性行政手段和灵活性市场机制,倒逼僵尸企业退出或实施兼并重组,促进闲置和低效土地回收利用。
“固安寸土寸金,一分土地都浪费不起。”固安县委书记孙丽娜介绍,该县将加快土地“腾笼换凤”、倒逼企业“凤凰涅槃”,研究制定“僵尸企业”退出及土地收回规范管理制度,持续推进违法违规圈地囤地清理整顿,鼓励企业通过合作经营、依法转让等形式盘活长期低效使用的土地。
“腾笼换鸟”是当务之急,也是长期任务。按照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安排部署,今年,全市各开发区将通过政策引导和要素倒逼,全力盘活存量低效用地,解决低效企业、低效用地和闲置楼宇等难题,力求用“旧巢”引“新凤”、变“包袱”为“活力”。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培育科学集约、节约高效、绿色创新为主要特色的园区经济?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燕伟说,必须建立健全“以亩均论英雄”机制,确保开发区新建项目投资强度不低于每亩300万元,亩均税收不低于30万元。
永清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新华表示,他们将对项目落地进行前期评审,做到“四看四注重”,即看签约数量、注重落地开工,看开工建设、注重竣工投产,看投资总额、注重投资强度,看项目质量、注重亩纳税率,将经开区打造成为推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推动新一轮园区改革,谱写“二次创业”新篇章
园区兴,则产业兴;园区强,则经济强。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开发区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财政收入的“钱袋子”,抓住园区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抓好园区能级提升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推动园区“二次创业”就能促进廊坊经济再上一个台阶。
对此,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园区双倍增计划,努力用三年时间实现全市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和税收收入翻番。市委书记杨晓和表示,要通过园区建设这个主抓手,力争到2025年全市GDP总量达到5000亿元,到2035年迈上万亿台阶。
“精心谋划,超前布局。”李克俭介绍,市商务局目前正积极对接临空经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等重大国家战略,制定全市开发区“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各开发区功能定位、发展定位、产业定位,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改革创新,释放发展活力。今年,我市将推动各开发区深入开展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强化开发区招商引资、投资服务、项目建设、经济管理、科技创新等经济发展功能,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活力。
深化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是激活园区内生动力、激发干事创业热情的必然要求。市长杨燕伟表示,我市将着力解决人员编制、薪酬待遇、审批权限等问题,深入推进开发区“二次创业”,在全市营造大抓开发区、推动大发展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将健全完善园区考核指标体系,加大对项目落地效率、项目实施进度、亩均效益、低效闲置土地利用、降低项目用地成本等指标的考核力度,实现考核结果与干部奖惩、土地指标匹配相挂钩,有效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好的营商环境,也是生产力。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魏建说,他们将大力支持临空区、自贸区和省级以上园区建设,因区施策,定向放权,最大限度提升项目审批效率及配套服务水平,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努力营造流程公开化、办事便捷化、服务优质化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