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入开展“三创四建”活动推进高质量发展
喜获“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全市新增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38家,总数已达112家;引进战略新兴产业人才1.4万人,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01人;先后组织4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开工项目337个,总投资3113.8亿元……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结果,也是全市各地各部门坚持以“三创四建”活动为载体和抓手,以“开局即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状态,主动抢抓机遇、有效应对挑战,推动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落地见效的结果。
特别是2020年2月以来,我市先后制定、印发《关于开展“三创四建”活动,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廊坊的实施意见》及其《责任分工》和《关于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方案》《关于对“三创四建”重点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的通知》等文件,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把开展“三创四建”活动作为全年工作的主题主线和重中之重,聚焦攻克难点、打造亮点,精准靶向施策,确保创建活动深入扎实开展。
随着“三创四建”活动的全面铺开,我市城市影响力、产业发展、企业活力、营商环境、城乡人居环境等方面正在发生着华丽蝶变。
坚持“双创”引领,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
“孵化器出台了不少措施,精准服务入孵企业复工复产,仅租金减免一项,就为我们降低经营成本4.5万元,为公司持续正常经营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廊坊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入孵企业廊坊市圣淘电子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人事经理谷旭红说,目前公司在软件开发、维护等方面运营稳定。
深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2020年,我市聚焦推进协同创新、培育创新主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全市新增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38家,总数已达112家;新增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家,总数已达16家。通过网络“空中课堂”、腾讯会议等多种渠道实施“一对一”帮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21家,有效期内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8323家,312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
同时,安排到位政策性奖补资金1.37亿元,惠及企业和创新团队939家,已争取到位省级以上科技项目和省级补助资金1.03亿元;通过股权、债权、风险补偿增信等方式为域内河北乐聪等54家科技型企业融资共1.68亿元,有效解决了高科技企业研发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
强力推进大众创业,打出“减免缓返补”“组合拳”,将中小微型企业补贴标准上调至上年度缴纳额的100%;已审核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1.35亿元,惠及3385家企业、23.5万名职工。全面开通线上失业登记系统,畅通失业人员求助渠道,全市创业就业服务人数近11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21.7%;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918万元,直接扶持694人自主创业, 带动吸纳2691人就业。
发挥平台作用,全市11家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实际入驻企业370家,实际带动2054人就业。扩大国有企事业单位、基层项目招聘规模,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同步抓好农民工、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做好托底保障。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市新增就业5.83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2%,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廊坊大地正在成为创新创业者的圆梦之地。
推进“三城同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2020年11月20日是一个载入廊坊史册的日子,更是一个让廊坊人民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的日子。市委书记杨晓和作为河北省成功争创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的地级市代表在京接受表彰,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捧回了廊坊人民为之奋斗了18年的“全国文明城市”奖牌。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我市坚持人民至上,把为民、靠民、惠民思想贯穿创建全过程,着力推进六大“围点攻坚”。对标对表测评要求、聚焦民生短板,对实地测评的41个类别、2000多个点位全部制定标准清单,强力突破、一盯到底。
引进2家全国知名物业公司,458个无物业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规范施划停车位4.7万个,极大缓解了停车难问题;实施“廊坊最严交规20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1万起;完成数字化城管等10大系统工程,拆除背街小巷私搭乱建2.5万平方米;1.7万余支志愿服务队覆盖城乡……全市上下以“实干为民,敢于担当,万众一心,拼搏竞进”的创城精神为指引,唱响“创城 我们一起”主旋律。
高水平、高强度、高标准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同时,我市坚持大力度投入,推行项目化管理,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全面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
强力推进卫生城市创建,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开展“防疫有我 爱卫同行”“洁净家园 爱卫同行”等系列主题活动,组织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4464次,整治村庄(社区)3626个,整治市场1021个。全面实施企事业单位工作环境整洁、社区村庄环境清理、市场环境综合整治等四大行动,促进全社会齐动手、共参与卫生城市创建。
巩固市级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三环”“二沿”“一区”为重点,持续开展高质量国土绿化行动,完成春季造林19.53万亩。强化顶层设计,督促各县(市、区)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高起点制定本地创森规划。在落实好上级要求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启动市级森林乡镇、森林村庄评选工作,实现以点带面,促进国家和省级森林城市创建。
凝聚“四建”合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小仙炖霸州食品有限公司逆势上行,3月份销售额同比增长292%;3月份女王节(3月1日—3月8日)全网销售额同比增长471%;截至2020年11月11日24时,小仙炖鲜炖燕窝销售额破4.65亿元,同比增长262%。
抓住关键、精准发力。我市成立市“三创四建”活动协调推进小组及其办公室,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枢纽”作用,统筹推进四个体系建设,提高治理能力。
——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强引擎”。深入开展“三包四帮六保五到位”活动和万企帮扶百日行动,全力帮助企业解决用工、资金、市场等难题;围绕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协调域内北汽集团等136家企业与北京企业协同复工;先后组织4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开工项目337个,总投资3113.8亿元。培育壮大“7+6”县域特色产业,加快新旧动能有机转换,累计建设标杆企业15家,完成改造提升企业47家。2020年1—10月,全市多项经济指标稳中提速、稳中提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连续5个月居全省第1位。
——抓住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体系“强支撑”。开展“2020年廊坊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年”活动,全面掀起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新热潮。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开工360.37公里,完工348.11公里;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际参保219万余人,参保率达99.53%;城乡融合发展平台建设不断完善,11个列入省级创建培育名单的特色小镇建设稳步推进;10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已建成项目206个,累计完成投资93.09亿元,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全面提速。
——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体系“强活力”。2020年1月1日在全省率先实现企业开办(企业登记、印章刻制、社保、发票申领等四个环节)一日办结,不涉及发票申领的3小时内完成,省内率先进入“小时”时代。市本级实现241项便民服务事项接入“冀时办”APP;全市106个乡镇(街道)、3177个村(社区)均已建立行政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站,在全省率先实现100%全覆盖;全面推行“非接触式”便利办税服务,90%以上涉税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推进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强引领”。建立“群众说事、干部解题”工作机制建设,依托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和“9+X”信息系统,力争把群众诉求解决在基层,2020年全市调解案件2024件,调解成功1903件。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2020年以前接到的黑恶线索全部清仓;全国12337平台交转我市涉黑涉恶线索前13批161件全部查结。深入推进“五大智慧工程”,全市108个环省界治安卡口已全部完成建设,环京数字边界封控点位达2160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开启新征程,着眼新未来。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面对大考大战,我市将把“三创四建”活动目标与“十四五”目标充分融合,进一步找准工作着力点,下大力气集中攻坚一些关键性问题,取得一些原创性经验、突破性成果,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廊坊作为、廊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