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我市荣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捧回了“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490万廊坊人民为之奋斗的“创城梦”梦想成真。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我市围绕“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宗旨,不断完善工作举措,常态长效抓好创建工作,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富有活力,更加开放包容、文明进步,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可观可感的实惠,廊坊正变得更加文明、更加精彩、更加大气包容,群众生活也更加美好。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自2002年我市提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目标以来,一直不懈努力!今年是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总评表彰年,是我市向更高“城市品牌”冲锋的关键一役。几个月来,各级党员干部“往前站、向我看、带头干”成为实际行动,更是用“实干为民,勇于担当,万众一心,敢打硬仗”的创城精神凝聚起强大合力。一项项创建活动逐一展开,一个个创建任务落地落实,全市形成了创建范围全覆盖、创建资源全调动、创建效果全提升的良好局面。
市文明办专职副主任 谷永超
我们紧紧围绕六大“围点攻坚”和五大“提升行动”,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民生短板,将创建任务逐层分解,定人员、定标准、定进度、定时限,全市各级各部门,紧密配合,攻坚克难,以更高的标准、更细的措施、更严的责任推动任务的精准落实,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供了有力保障。
让城市更美丽,让社会更文明,让市民更幸福,这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根本目标,而创建的成效如何,百姓最有发言权。赵忠义是广阳区统建楼社区的居民,他告诉记者,“创城”就是居住环境的一场革命。统建楼建于1975年,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居民对破旧不堪的生活环境怨言较多。如今,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统建楼街道小巷变得整洁安宁、社区内车辆有序停放、智能监控守护居民安全、占道扰民的“早市”迁了新址。这里既保持了老旧小区的人情味,又平添了现代社区的新气息,成为文明社区的典型。
广阳区统建楼小区居民 赵忠义
变化是特别大,各个街巷里都干净了,各种原来的垃圾、杂物都清走了,烟头也少了,遛狗也一般都牵着,从整体环境上看着舒心了。
统建楼小区的巨大变化,折射出的是我市老旧小区的改造成果。今年以来,我市吸引社会资金2.31亿元,改造像统建楼这样的老旧小区491个,无物业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惠及十多万人口。
与老旧小区改造一样,集贸市场的变化同样令人耳目一新。在改造后的艾禾丰市场,新铺设的瓷砖路面平坦整洁,经营秩序井井有条;蔬菜、水果、糕点、熟食等商品分区合理,摆放有序;为解决附近工地工人就餐问题,市场还专门设置了就餐区,服务更加人性化。
市民
我觉得整体变化非常大,现在地面收拾得都特别干净,环境也提升了很多,给我的感觉就是特别舒心、放心、安全。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我市始终聚焦创建任务清单和民生短板。提升改造老旧小区491个,“老居民”住上了“新房子”;改扩建高标准集贸市场6个,温馨整洁的环境让千家万户的“菜篮子”拎得更安全舒心;市区275座公厕实现24小时开放,干净整洁无异味;打通11条“断头路”,新建改造城市道路200多公里,整修路面5万多平方米。
停车秩序问题是廊坊城市管理的“老大难”。我市结合自身实际,采取疏堵结合、盘活存量、增加供给的方法,在市区共增加施划停车位47000多个,非机动车停车线12万延米,极大缓解了市民停车难问题。
市民
最起码整齐了,对市容市貌都挺好的,方便了老百姓,出来以后(车)不乱摆乱放。
市民
接孩子在这挺方便,往车位上停,省得乱停乱放影响交通。
伴随着创城工作的深入,我市创建工作更多体现在人与人的互帮互助、和谐友爱上,文明基因已镌刻在城市的发展血液里,成为一种不可磨灭的习惯和信仰。我市持续开展一系列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志愿服务品牌。以“深入基层 服务群众”为主题,积极开展包联社区、分包路口、分包路段志愿服务,市区两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254个部门单位3200余名党员下沉到社区小区、街头巷尾,争做文明行为的示范员、宣传员、劝导员、监督员;“访千楼进万家、解民忧聚民意”活动,一万余名党员干部包联社区、乡村,与群众促膝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无数“红色”身影一直闪现在廊坊的大街小巷、角角落落,他们用笃实坚定的信念、默默无闻的举动,共同托起一座城市的文明。
市检察院志愿者 刘茗
创城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作为一名志愿者,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建设,走进社区入户宣传、打扫卫生、摆放车辆,通过我们的努力让社区更加整洁美丽,这是我们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初衷,也是我们每个市民应尽的义务。
人人都实践,文明一座城。6月28日,“廊坊有礼、文明健康”主题活动启动,在我市常态化、广泛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有我、文明用餐等12项行动。文明行动涵盖生活方方面面,校正人们一言一行。如今,文明已经成为这座城市最美丽的风景。
在市医院的门诊大厅里,市民在排队挂号、拿药、检查时都彼此默契地隔开了一米距离,真正让一米线成为守护人们的健康线。在各个饭店里,“公勺公筷 文明取菜”等标语随处可见,使用公勺公筷成为社会共识。
市民
一米线是对所有人的健康守护,我们不仅应该自己去遵守,还应该引导身边的人去遵守。
市民
各个饭店都是实行公勺公筷,特别满意,吃得也放心。
回望这场强手林立、艰巨繁重的创城大考,民生改善的浓浓暖意,幸福指数的步步提升,是打造文明城市路上最“贴心”的收获。如今,我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实现了大幅提高,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创建文明城市就像春日暖风,将文明内化为廊坊城市发展的基因,具化为每个市民的行动,构筑起一座文明和谐的幸福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