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河北日报记者 薛惠娟 刘冰洋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谱写新时代河北更加出彩新篇章,离不开丰润的道德滋养。
静水流深,润物无声。党的十九大以来,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为着眼点,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拓展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道德滋养和文化条件。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6月12日,河北医科大学举办“讲述前线故事,凝聚爱国力量——全校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邀请袁雅冬、张明轩等5名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讲述战疫故事。
2.6万余名师生在线观看直播。英雄的白衣战士,伟大的抗疫精神,信仰的力量在年轻人中引发共情共鸣。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价值是行为的标准。
新时代,重中之重是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发表重要讲话,或对河北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省委都在第一时间传达学习、谋划部署、贯彻落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理论著作,在全社会形成热潮;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引导广大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使初心愈发闪亮;广泛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推动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新时代,关键是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
在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抗战胜利75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我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制定贯彻落实措施,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落地见效;制定《河北省志愿服务条例》《河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完善各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进程。
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圆梦工程”“鲜花送雷锋”等影响力日益广泛;“我们的节日”活动丰富多彩,吸引更多群众在参与中提升道德境界。
新时代,着力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构筑群众精神家园。
我省有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大平台,打通了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20个全国试点县(市、区)全部建成县级实践中心,建成乡镇实践所262个、村实践站4908个,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3万余场次,以基层的创造力激发文明实践的生命力。
发挥榜样力量,培育时代新人
保定学院“西部支教优秀群体”,唱响新时代青春之歌;唐山市滦南县姚王庄镇李营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刚,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我省12名医护人员在抗疫一线勇挑重担、舍生忘死……
先进典型就是鲜活的价值观,也是有形的正能量。近年来,我省不断挖掘宣传富有时代特色的先进典型,“燕赵楷模·时代新人”不断涌现,在全社会做出榜样、树立标杆。
榜样引领力量更强大——
李延年荣获“共和国勋章”,李保国荣获“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河钢塞尔维亚公司管理团队荣获“时代楷模”,吕玉兰等7人和塞罕坝机械林场先进群体入选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吕保民、王红心等3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225人入选“中国好人榜”,一批“燕赵楷模·时代新人”“河北好人”“优秀志愿者”脱颖而出……
学习先进氛围更浓厚——
全省组织开展“德润燕赵”先进典型基层巡讲活动,市县两级开展先进典型巡讲,各条战线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走到百姓身边,讲述真情故事。
各级主要媒体、网站开设专栏,发布先进典型事迹,公共文化场馆设置专题展览;文艺工作者把先进典型的故事拍成电影、搬上舞台,电影《李保国》《吕建江》全国上映,电视剧《最美的乡村》《最美的青春》央视热映,话剧《塞罕长歌》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绿色奇迹塞罕坝》等8部图书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选题,《多瑙河的春天》等2部图书向全球推广发行,让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人奋力前行。
崇尚模范机制更完善——
省文明办建立道德模范集中休假疗养制度,制定关于帮扶生活困难道德模范实施办法,各地成立“道德模范后援会”“先进典型后援会”,在全社会倡树了“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价值导向。
着眼未来,我省不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全省不断深化“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开展童谣征集、中华经典诵读、“劳动美”“传承红色基因”等教育实践活动,拓展未成年人课外活动阵地,在未成年人心中播下向上向善向美的种子。
一个个先进典型、一项项道德实践,不断激发全社会善行义举蔚然成风,为河北改革发展凝聚起强大正能量。
深化文明创建,提升群众幸福感
近年来,我省坚持全面创建、全域创建、全民创建、常态创建,聚焦为民惠民,创新载体抓手,不断深化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全省城乡面貌、社会公共秩序、公共服务水平、居民生活质量以及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
在11月20日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我省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受到表彰:继唐山入选第三届全国文明城市,石家庄、秦皇岛、邯郸、迁安、正定入选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后,廊坊和大厂、文安、遵化又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105个村镇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88个单位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22个家庭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34所学校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承德市和7个单位、6名个人分别获评新一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和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157个全国文明村镇、191个全国文明单位、11个全国文明家庭、27个文明校园经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
让城市更文明,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心愿和追求。各地围绕解决人民群众关注关心的实际问题,推动创建工作从城市城区向县域农村延伸,从主次干道、居民社区向背街小巷、生活小区延伸,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城市精细管理,下力解决盲区死角、治理滞后问题,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城市。
唐山对31个棚户区、248个老旧小区、189条背街小巷、35条断头路进行改造提升;廊坊市开展1057项争创活动,精心“绣”出城市文明之花;迁安市坚持“老城新城一起建、面子里子一起抓”持续提升城市品质;黄骅市规划建设89个街角游园,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文明创建,久久为功。全省各地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三创四建”活动部署要求,推动形成了“创省级、争全国”的良好态势。
从“一点美”到“处处美”,连点成片、群星璀璨,文明之花在城市间绚丽绽放。
文明让乡村旧貌换新颜。在文明村镇创建中,我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十个一”建设,一大批村镇改善了人居环境、推进了移风易俗、完善了公共服务。
“李营村坐落在青河旁,环村的油路通四方,花园村庄多美好,一年四季果菜香……”一首旋律优美村歌,唱出了唐山市滦南县姚王庄镇李营村的秀美。
近年来,李营村年人均收入达到7万元。“村民富了,环境好了,村民素质也要提高。”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刚说,“我们开展了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好邻居及‘十星级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如今,学先进、当先进成了全村的新风尚。”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近年来,我省总结推广石家庄外国语学校扶贫经验,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精神扶贫文化扶贫的新路子,实现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双结对”帮扶全覆盖,6800多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帮扶贫困乡村项目1.78万个、帮扶对象3.13万人次,1009所市级以上文明校园与1146所贫困地区中小学校结成对子。“十三五”期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1.97亿元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实现贫困地区乡镇全覆盖。
让百姓办事更舒心、更放心。全省各地各行业各系统广泛开展“提质提效、文明服务”竞赛,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复工复产需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推动文明行政、文明执法、文明服务。
家风正,则民风淳。我省开展“文明家庭”创建和“寻找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广泛征集择优发布“100个网友喜爱的善美家风故事”,持续打造河北卫视“中华好家风”栏目,让善美家风传遍燕赵大地。
文明是学校最美的风景。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省探索运用“年度测评”“动态管理”“结对共建”等工作机制,推动1.2万余所大中小学校创建文明校园,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把校园变成涵养文明的沃土。
提供道德滋养,倡树文明新风尚
“您好,请扫码测温”“您有出入证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三河市8700余名志愿者参加巡查、消杀等,用行动汇聚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
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助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全省200多万名志愿者积极响应省文明办与省志愿服务联合会号召,投身战疫一线,宣传防控知识、摸排返乡人员、开展爱心捐助,广泛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成为最暖心的一抹“志愿红”,凝聚了守望相助、共度时艰的精神力量。
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截至目前,全省注册志愿者超过1000万人、发布志愿服务项目超20万个。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在百姓急需之时,“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绽放新光芒。
除陋习,树新风,近年来,全省各地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新时代新风尚。
在河间,“自觉抵制天价彩礼、迎亲队伍不请鼓乐队、婚宴请亲吃大锅菜、婚庆时间仅一天”已形成风气。2018年以来,全市涌现出“零彩礼”新婚夫妻72对。
文明新风扑面来,春风化雨润人心。
11月1日,《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的规定》开始实施。全国首部反对餐饮浪费的省级法规,向“舌尖上的浪费”坚决说不,树立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氛围。
全省教育系统开展“美好‘食’光”校园系列活动;餐饮企业推出“小份菜”“半份菜”;消费者量力而行、主动打包……随着系列活动的深入推进,“节约粮食,文明用餐”的理念愈加深入人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观念走进千家万户。
人无信不可,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威。
近年来,聚焦电信网络诈骗、互联网虚假信息、涉金融领域失信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省文明委印发《关于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治理行动,营造“知信、用信、守信”的社会氛围。
厚植道德沃土,劲吹文明新风。
如今的燕赵大地,文明创建红红火火,道德春风处处涌动,善行义举层出不穷,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站在新起点,扬帆新征程。河北将以更高标准、更大决心、更强举措、更实作风,持续谱写精神文明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