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吕新颖)10月20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我市再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至此连续7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近年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一同部署、一同督导、一同落实,不断强化军地“一盘棋”理念,扎实推进双拥工作创新发展,巩固和促进了军政军民团结、军地双拥共建。全市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军地协作合力抓的良好格局,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组织领导体系和军地横向融合的工作网络。
军人军属权益“全保障”。在完成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硬指标的前提下,采取逐年分配安置等措施,多渠道解决随军家属就业问题。2016年以来,每月为随军家属未就业期间发放600元生活补助金。2020年起,我市将补助金提高至每月700元,补助标准在全省再创新高。
优抚安置待遇“高标准”。我市优抚对象各项抚恤补助金全部按时足额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在省内处于最高水平。为现役军人和军队退休干部发放免费乘坐公交车“拥军卡”。全市2000余个公共服务场所全部设立“军人、退役军人优先”标识。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拥军。市、县两级均成立了爱国拥军联合会,发展会员单位600余个,涵盖商超零售、医药诊疗、汽车服务、餐饮住宿等各行各业,最大限度为军人军属及退役军人提供各类优惠优待服务。
支持部队建设“大力度”。投资7600万元的市民兵训练基地一期工程已经建成。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28亿元,用于改善驻廊部队办公、训练和生活条件。累计保障部队建设用地433亩,并减免各类建设配套费用500多万元。累计投入近千万元,升级改造驻廊部队供水、供电、供热等管网系统。
促进就业创业“多渠道”。通过摸清退役军人、单位岗位和经济发展三类需求,建立动态工作台账。全方位满足退役军人就业岗前培训、职业培训和创业需求。依托省就业信息平台,及时统计退役军人就业意愿和企业用工需求,为退役军人和用工单位搭建网上交流平台。整合社会资源,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牵线搭桥,提高退役军人就业率。
军爱民,民拥军。近年来,驻廊部队广大官兵积极发扬优良传统,以驻地为故乡,主动投身廊坊经济社会建设,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不断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民鱼水情。
积极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驻廊部队把帮扶对象瞄准后进村和贫困户,把帮扶精力投向“扶智”与“造血”上,与后进村结成帮扶对子。自筹资金用于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致富产业扶植。各部队主官坚持定期到帮扶村、贫困户和贫困学生家庭走访慰问,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
积极支援地方重点工程建设。驻廊部队主动参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廊坊区域拆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广大民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工作,帮助搬迁安置村民。驻廊部队和民兵承担了全市22所学校军训任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知识讲座、军事技能培训,受训学生15万余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充分发挥双拥工作优势,军地联手抗击疫情,凝聚起了强大合力,共同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疫情发生初期,我市3天时间筹集酒精和消毒液36吨、防护隔离服2400套、食品132箱,直接送达武汉某空军医院。据不完全统计,广大退役军人和拥军企业已累计捐款捐物上千万元。我市共有6名在武汉一线执行任务的现役军人,军地领导对其家属给予特殊关心关爱,及时送去慰问品、慰问金,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全市各条战线退役军人在基层双拥办的倡议下,自发成立了“老兵突击队”“退役军人联盟”等志愿组织,2万余名退役军人活跃在全市村街、社区抗疫一线;大力营造抗疫氛围。